在接診小腦萎縮患者中,遇到的狀況主要歸為兩類:一類是對長期服用西藥可能產生的依賴性和副作用感到擔憂,轉而尋求中醫的自然平衡之道;另一類則是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法后,癥狀依然無法改善,于是將目光投向中醫的博大精深與獨特療法。
對于那些久治不愈的患者,我們深感同情,因為他們的健康可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中醫視角下,小腦萎縮并非不可治,它往往與腎精虧虛、氣血不足、肝風內動等密切相關。通過精準的辨證施治,運用針對性的中藥方劑,可以有效改善癥狀,提升生活質量。
今天,向大家介紹兩味在小腦萎縮治療中至關重要的中藥,一味擅長平肝息風,一味則精于益腎填精,它們對于改善行走不穩及言語不清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天麻:平肝息風的良藥天麻,性微溫,味甘,歸肝經,以其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而著稱。天麻能夠有效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肢體顫抖等癥狀,幫助患者恢復平衡感。
熟地黃:益腎填精的佳品熟地黃,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以其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力而聞名。熟地黃通過滋補腎精,增強腎功能,從而改善小腦萎縮引起的行走不穩、言語不清等癥狀。
在臨床實踐中,李俊才醫生常常將天麻與熟地黃配伍使用,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發揮平肝息風與益腎填精的雙重功效。
此外,李俊才醫生還結合益腦平衡療法,通過益腎填精、健脾養血、平肝息風等多重作用,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緩解癥狀。
案例介紹
女性患者,55歲,患小腦萎縮7年,行走不穩,容易摔倒,雙手持物顫抖,言語不清,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
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細。
結合她的工作生活狀態,李俊才醫生判斷其小腦萎縮成因在于腎精虧虛、氣血不足、肝風內動。
針對患者的病情,李俊才醫生制定了以益腦平衡療法為主要治療方案的中藥方劑:
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龜甲、鱉甲、天麻、鉤藤、石菖蒲、遠志、茯苓、炙甘草等。
此外,還建議患者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放松活動以緩解壓力,同時注意飲食清淡,減少鹽分攝入。
治療效果如何?
經過一個月的調理,患者反饋行走不穩癥狀有所改善,雙手顫抖減輕,言語更加清晰。
繼續堅持了3個療程后,患者的頭暈目眩癥狀緩解,行走變得更加穩健,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6個療程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升,言語更加流利,行走更加平穩,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李俊才醫生繼續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方劑,逐步鞏固治療效果。最終,在持續調理數月后,患者的小腦萎縮癥狀基本得到控制,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