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猶如天空中的太陽一般重要。黃帝內經中就說過,“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當人體陽氣充足時,身體各臟腑功能得以正常運轉,氣血流通順暢,腦髓也能得到充分滋養。若陽氣減弱,氣血運行就會變得遲緩,腦髓失養,小腦萎縮導致的走路不穩、言語不清等癥狀便會日益加重。
最近有很多患者朋友問盛勁強大夫,“走路搖搖晃晃,說話含糊不清,整個人總是沒精神,容易疲憊,這到底該怎么辦呢?” 經過了解發現,多數小腦萎縮患者都有一些共同點:怕冷、精神萎靡、臉色不佳。
在盛老看來,這其實和陽氣不足密切相關!今天就分享一張扶陽方,補足一身陽氣,小腦萎縮真的有轉機。
老話說,“陽氣足則百病除”。中醫治療小腦萎縮,尤其是脾腎陽虛型的患者,核心思路不是單純的 “緩解癥狀”,而是補足陽氣,溫陽健脾,益腎填精!陽氣充足了,才能溫化體內的寒濕,氣血運行才能順暢,腦髓得到滋養,小腦萎縮自然就能得到改善。
有一位 62 歲的男性患者,被小腦萎縮困擾了三年。一開始只是偶爾走路不穩,他以為是上了年紀的正常現象,并未在意。但隨著時間推移,癥狀愈發嚴重,走路需要攙扶,說話也越來越模糊。此前找過不少醫生治療,癥狀卻仍在加重,日常起居都變得十分困難。
盛勁強大夫接診時,見他精神狀態極差,面色蒼白,舌苔白膩,即便在室內也裹著厚外套,特別怕冷,脈象沉細無力。這是典型的陽氣不足,腦髓失養所致。怕冷、面色蒼白,說明陽虛不能溫煦機體;脾陽不足,運化水濕功能減弱,濕氣內停,導致舌苔白而厚膩;陽氣虛衰,氣血運行無力,則脈象沉細。盛老綜合他的癥狀和脈象,判斷其屬于中醫 “痿證” 范疇,證型為脾腎陽虛。
于是,盛老為他開方:附子、干姜、黨參、白術、茯苓、山藥、山茱萸、肉蓯蓉、巴戟天、益智仁、炙甘草等草藥。
同時囑咐患者,生活中要多吃溫熱食物,如羊肉、桂圓等,少吃生冷寒涼之品;注意保暖,適當進行曬太陽、八段錦等溫和的活動。
結果怎么樣呢?
僅僅過了兩個月,患者就反饋走路穩了許多,不再需要時刻攙扶,說話清晰度也有所提升,精神狀態好了很多,面色也紅潤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怕冷。又堅持調理一段時間后,他興奮地說:“現在感覺身體里暖烘烘的,走路有勁了,說話也利索了,真的太感謝盛大夫了!”
那么這是什么原因呢?
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歸心、腎、脾經,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肉蓯蓉、巴戟天均有補腎陽、益精血的作用,輔助附子增強溫補腎陽之力,為腦髓提供充足的陽氣滋養。黨參、白術、茯苓,三藥配伍,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山藥補脾養胃,山茱萸補益肝腎,益智仁暖腎固精。干姜溫中散寒,協助附子加強溫陽效果,恢復脾胃陽氣;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使全方藥性更加平和協調。
盛老常說:每當聽到患者說自己花了很多錢,喝了很久的藥,卻還是治不好病的時候,我都很痛心,也很著急。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日常坐診,閑暇時多分享醫案,想讓大家知道,小腦萎縮并非不可戰勝,只要找對方法,就有康復的希望!
如果您或家人正在經歷類似困擾,不妨給中醫一次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