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餐桌上最常出現的就是五道補脾湯。這些都是日常常見的老湯,做法簡單,食材也永運買得到。只要堅持一陣子,明顯能感受到全家人的胃口和精神狀態都上了一個臺階。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我家最實用、也最受歡迎的補脾5湯,順便分享點做法、選材的小心得和日常的小溫暖。
一、山藥排骨湯——健脾養胃,潤燥不上火
山藥排骨湯是家里人氣最高的補脾湯。山藥補中益氣,最適合脾虛、愛腹瀉、飯量小的孩子和老人。排骨湯溫潤不膩,喝起來口感細膩,連胃口不佳的人也很能喝得下去。
做法很簡單,把山藥去皮切成厚片,放淡鹽水里泡一泡防止氧化。排骨要提前焯水,撈掉血沫后沖凈,能去除腥味。放進砂鍋,加入蔥段和幾片姜,倒足量的清水,先大火煮開再小火燉50分鐘左右。最后再下山藥煮至軟糯,湯里加鹽調味就好了。湯色清澈,山藥軟糯,排骨酥爛,孩子吃肉,老人喝湯,非常適合合家共享。
山藥買回來建議現做現吃,切片后用清水泡著能防發黑。排骨湯也忌太咸,鮮香為主。每次我兒子最喜歡夾山藥,女兒喝一大碗湯還要續碗。家人說,吃過山藥湯,肚子舒服不少,精神頭也回來了。
二、黃芪雞肉湯——補氣健脾,提高耐力
夏天悶熱,大人易乏力,孩子好動又容易流汗,黃芪雞湯就成了我們的首選。黃芪補氣健脾,雞肉蛋白豐富,一鍋湯下去能補氣血,亦有助于提高耐力。
處理雞肉要去皮去油,清水焯燙,撇出浮沫。黃芪洗凈拍碎,準備幾片姜和大蔥。砂鍋放雞肉、黃芪(10克左右即可)、姜片,足量清水,大火煮開后小火慢燉1小時。出鍋前加點枸杞,再煮10分鐘就可以了。
雞肉要選新鮮土雞,黃芪用量別過量。家人不習慣藥材味可以少放點。孩子喝湯,大人吃肉,一碗下肚感覺身體都輕快了。老婆加一個燜飯,一鍋雞湯足夠全家樂呵呵吃一頓。
三、薏米赤小豆豬骨湯——祛濕健脾,腸胃舒暢
南京的夏天濕氣重,尤其到小滿以后,家家戶戶會準備些薏米和赤小豆。薏米健脾利濕,赤小豆清熱消腫,豬骨含鈣,配合起來簡直是夏天的“黃金搭檔”。
薏米、赤小豆分別提前一個小時浸泡,徹底泡發。豬骨焯水洗凈,鍋里放豬骨、薏米和赤小豆,再加姜片和蔥段。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燉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煮到肉酥豆香,撒鹽即可。
注意薏米赤小豆不能多放,過量會有點寒。孕婦要少食。孩子多喝幾口,能帶走體內多余的濕氣,減少困倦。老人常喝也能減輕下肢浮腫。有時我家連續三四天做這湯,滿屋飄香,老人臉上都愛笑。
四、南瓜小米粥——益氣調中,老少皆宜
說到補脾,南瓜和小米的搭配是經典。我家里最常做的養胃粥,簡單又順口,脾胃虛弱、體力不足的時候來一碗準沒錯。
南瓜去皮切丁,用電飯煲煮粥最省事,小米和大米各半,洗凈后直接放鍋里,加切好的南瓜塊。水量按粥略稠略稀按自家口味。開鍋后記得攪一攪防糊鍋。大火轉小火,慢慢煮40分鐘,最后加點枸杞,美味又漂亮。
南瓜買嫩的口感更綿密,小米要多淘兩遍,煮出來更香。女兒說小米粥像小時候在外婆家吃的,南瓜香甜,胃也暖和了。老人飯量小,喝一小碗也不脹肚,宵夜也能喝。
五、扁豆山藥豬骨湯——補脾止瀉,增強消化
小兒夏天容易腹瀉,老人偶爾肚子不舒服,扁豆山藥豬骨湯一直是老南京的家常湯。扁豆補脾,山藥助消化,豬骨鮮美滋補。
扁豆擇去老筋,洗凈切段,山藥切片泡水。豬骨焯水洗凈。鍋中加豬骨、扁豆、山藥、姜片、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40分鐘,加鹽調味。
扁豆一定要煮透,否則容易脾胃不適。家里老人、孩子喝了都反映消化輕松,飯后也沒脹悶感。無論主餐還是做為湯品小食,都很適合夏季調理脾胃。
小滿以后,隨著溫度的節節攀升,我們的身體和飲食也必須適應新的節律。脾胃是身體的“后天之本”,一家人只有消化順暢、氣血充足,生活才能過得自在踏實。別等到身體發出小毛病再來忙調理,不如趁這個季節養好脾胃,為家人與自己筑一道飲食的屏障。
希望大家入夏后餐桌上常擺補脾好湯,飯菜有滋有味,家人胃口好、精神足。祝愿每個家庭都能順順利利地度過夏天,健康多一點,煩惱少一點。家常煙火氣,就是溫柔生活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