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一聲巨響,鳳陽鼓樓頂部的琉璃瓦如暴雨般傾瀉而下,煙塵瞬間吞沒了這座矗立了650年的明代地標……
現場直擊:古樓瓦片轟然墜落
5月19日傍晚6點半,安徽鳳陽鼓樓頂部東側突然發生大面積瓦片脫落,現場煙塵彌漫,碎瓦飛濺。目擊商戶稱,坍塌僅持續一兩分鐘,“像下冰雹一樣”,所幸無人員傷亡。這座1995年重建的鼓樓,在去年剛完成耗資341萬元的維修工程,卻因“質量達標合格”的驗收結論引發全網嘩然。
維修爭議:341萬工程僅用一年就塌?
據官方通報,鳳陽鼓樓自2017年便零星出現瓦片脫落,2023年2月因隱患加重啟動維修,同年9月施工,2024年3月竣工。然而,中標單位黃山市徽州某建筑安裝古典園林有限公司的施工記錄卻存在矛盾——合同顯示工程應于2024年2月完工,但黃山市建筑協會官網稱“2024年6月5日通過驗收”。更蹊蹺的是,合同金額341萬元,實際結算僅290萬元,縮水近15%。
古建保護之困:修舊如舊還是表面功夫?
鳳陽鼓樓臺基于1989年被評為省級文保單位,但樓體為1995年復建。此次維修內容包括更換瓦片、加固檐板、翻新斗拱等。有網友質疑:“300萬修樓,為何連瓦片都鋪不牢?”當地文旅局回應稱已成立調查組,將徹查設計、施工、監理全流程。而鼓樓景區自20日起封閉,復開時間未定。
文物修繕不能“帶病驗收”
- 驗收疑云:竣工僅14個月便坍塌,所謂“質量達標合格”是否走過場?
- 資金流向:341萬預算縮水至290萬,差額去向需透明化。
- 長效管理:古建筑維修后缺乏定期維護,或為事故埋雷。
結語:鳳陽鼓樓的瓦片,砸碎了公眾對文物修繕的信任。當古建淪為“維修-坍塌-再維修”的怪圈,我們失去的不僅是琉璃瓦,更是對歷史的敬畏。目前調查組已介入,真相能否揭開“合格工程”背后的裂縫?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