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這個夾在春末夏初的節(jié)氣,連名字都帶著恰到好處的智慧:
麥子“小得盈滿”卻未全熟,雨水“小荷才露”卻未滂沱,就像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不慌不忙,知足而未滿。
但不少人卻因處于“入夏過渡期”,濕熱加重,脾胃易受困,開始食欲不振。
有一句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而對于小滿這個時節(jié)的養(yǎng)生,則藏在古人順時而食的智慧里。
菜市場里隨手可及的時令鮮果,田埂邊隨風(fēng)搖曳的麥浪,廚房里最樸素的一味食材,都是小滿時節(jié)的“一寶”。
枇杷果肉柔軟多汁,酸甜可口,在養(yǎng)生上對于體質(zhì)濕熱,喜歡上火的人群來說是一味十分可口的時令水果。
不僅如此,用水果做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準備5顆左右的枇杷,1朵銀耳,1朵新鮮百合花。
將銀耳泡發(fā),枇杷洗凈去核,百合花掰開洗凈后,在鍋里加上800毫升左右的水,先放入銀耳小火慢熬。
看到湯汁微稠后,加入處理好的枇杷和百合,繼續(xù)用小火燉10分鐘。
隨后加入適量冰糖,關(guān)火燜5分鐘,待冰糖融化。
一碗枇杷清甜又潤肺養(yǎng)顏的枇杷百合銀耳湯,就做好了。
對于一到夏天就吃不下飯的網(wǎng)友來說,這樣一碗湯,可謂是夏季解暑時尚單品。
手邊沒有枇杷果的,還有一種常見時令水果,也可以做出香甜可口的夏日水果湯。
《滇南本草》記載櫻桃“治一切虛癥,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酸甜多汁營養(yǎng)豐富的櫻桃,做湯既能保留果香,還能賦予湯品清新口感。
準備20顆櫻桃,紅棗8顆,枸杞15克。
記得紅棗一定要洗凈去核。
枸杞用清水洗凈,櫻桃洗凈去核,保留果肉。
鍋中加入600毫升水,將紅棗放入小火煮20分鐘,直至出味。
隨后加入櫻桃和枸杞煮5分鐘,再加入冰糖或紅糖,攪拌至融化即可。
就這樣,一碗補氣養(yǎng)血的櫻桃紅棗枸杞湯就做好了。
這樣一碗水果湯對于氣血不足、經(jīng)期后需要調(diào)理的女孩子來說十分友好,暖身又滋補還特別適合小滿前后的烈日炎炎。
苦瓜有“夏季第一瓜”的美稱,其富含的維生素C在瓜類蔬菜中名列前茅,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預(yù)防便秘。
作為時令蔬菜,在小滿時節(jié)食用,清除體內(nèi)燥熱和濕氣的同時,增強身體對暑濕的耐受能力,提前為三伏天“排濕”做好充分的準備。
苦瓜作為比較百搭的蔬菜,可以涼拌,也可以搭配肉片爆炒。
但對于覺得苦瓜太苦不愿涼拌,不喜歡吃肉的人來說,還有一種特別簡單的家常做法,可以保留苦瓜的清爽,也可以達到營養(yǎng)均衡。
將苦瓜切片焯水,雞蛋打散加入少許鹽和料酒攪拌均勻,加料酒是為了去腥。
鍋里倒油,可以加少許蒜末爆香,然后加入苦瓜翻炒片刻,最后加入雞蛋繼續(xù)翻炒,使苦瓜和雞蛋充分混合。
一道美味的苦瓜炒蛋就這樣出鍋了。
這道菜清爽香嫩,老少兼宜,還十分好上手,絕對是小滿時節(jié)不可或缺的一道養(yǎng)生美味。
如果有人實在是不愛吃“苦”,那小滿前后成熟的萵筍,也是這個時節(jié)的一道佳品。
涼拌萵筍這種簡單的做法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了,但萵筍炒豬肝估計還有不少人沒有試過。
準備1根萵筍,豬肝200克,蒜瓣和生姜適量。
將豬肝洗凈切薄片,在清水中浸泡兩小時以上去血水,期間可以多換幾次水,洗凈后撈出,再焯水至變色后撈出備用。
萵筍去皮切片。
熱鍋冷油,油熱后加入少許蒜末和生姜絲,隨后加入萵筍片。
炒至微透明后加入豬肝,迅速翻炒之間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生抽、蠔油、鹽和雞精,讓調(diào)料充分包裹食材。
待食材熟透,一道滋補美味的萵筍炒豬肝就出鍋了。
時令蔬菜小炒美味可口又十分適宜小滿這個季節(jié),但除了這些傳統(tǒng)吃法,小滿時節(jié)更有一些獨屬于這個季節(jié)的特色美味。
只因小滿前后氣溫升高、空氣濕度增大,人體易出現(xiàn)乏力、食欲減退等“濕困”癥狀。
這時,還沒熟透的玉米成為了非常美味的代餐食品。
玉米富含營養(yǎng)且功效顯著,其性甘味平,具有健脾利濕、開胃消食的特點,是調(diào)理脾胃功能的理想食材。
玉米須同樣是養(yǎng)生佳品,其健脾利尿的功效尤為突出,將其煮水飲用,對祛除身體濕氣有很好的幫助。
煮玉米一口下去,軟糯香甜的口感與自然的清香交織,既滿足味蕾,又能在品嘗美味的同時滋養(yǎng)身體,可謂一舉兩得。
除了還未完全成熟的玉米是這個時節(jié)的佳品,麥子將熟未熟之時,青麥粒被加工成的“碾轉(zhuǎn)”,也絕對是讓人驚嘆的特色時令食物。
要知道,青麥的天然屬性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作用,特別適合在一到夏天就脾胃虛弱,體質(zhì)濕熱,需要調(diào)理食欲的人。
而碾轉(zhuǎn)飽含麥芽清甜的香味,又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口味清淡易消化,健脾開胃促進消化。
再將碾轉(zhuǎn)配以雞蛋爆炒一番,則成了大多數(shù)北方人不愿錯過的美味!
民間有“防苦夏,吃鴨肉”的俗語。
對于南方愛吃鴨肉的人來說,小滿時節(jié)也是吃鴨肉的好時候。
鴨肉性涼,蛋白質(zhì)豐富,從滋陰補虛、健脾利濕的角度來說,它是濕熱天的“神仙肉”。
從江浙滬的鹽水鴨、桂花鴨、板鴨、八寶鴨,到湖南湖北的醬板鴨、周黑鴨、鴨血粉絲湯,再到兩廣地區(qū)的燒鴨、老鴨湯、檸檬鴨、醋血鴨,各地對鴨肉的吃法不同,但在美味鮮香交織之下,都是對美味和健康的一種追求。
原來最好的養(yǎng)生,不過是順著節(jié)氣的脈絡(luò),在“未滿”的時光里,種下一顆“知足”的種子。
待來日三伏驕陽似火,這份與小滿共生的從容,自會化作心頭的一片清涼。
站在小滿的節(jié)氣口,愿我們都能學(xué)會“小得盈滿”的活法:
吃當季的水果,應(yīng)季的蔬菜,讓身體跟著自然的節(jié)拍舒展。
在枇杷的甜、玉米須的淡里,品出歲月的從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