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突發事件的社會協同體系中,企業的應急響應能力不僅是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行業標桿的重要標志。明亞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應急管理領域多年,構建起覆蓋 "預警 - 處置 - 支援" 的三級響應機制,以專業化、系統化的應急體系成為行業典范。2021 年河南特大暴雨災害中,明亞率先完成首筆理賠支援,并以充足的物資儲備為 5000 個受災家庭提供 72 小時基礎保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企業應急響應的責任擔當。
明亞的應急管理體系始于 2015 年,在多年的災害救援實踐中逐步形成 "預防預備、應急處置、恢復重建" 三級響應機制。一級響應聚焦事前預警,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災害監測網絡,與氣象、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建立數據直連,通過 AI 算法實時分析臺風、暴雨、地震等災害風險,提前 48 小時向潛在受災區域的分支機構發出預警通知。二級響應側重事中處置,制定《重大災害應急處置手冊》,明確 21 個關鍵崗位的應急職責,建立 7×24 小時應急指揮中心,確保災害發生后 15 分鐘內啟動應急流程。三級響應著眼事后支援,構建包含物資儲備、志愿者調度、公益基金在內的長效支援體系,確保災后 72 小時內完成首批物資投放。
在河南暴雨災害預警階段,明亞應急指揮中心通過氣象數據監測到鄭州地區累計降雨量將突破歷史極值,提前 36 小時啟動一級響應。鄭州分公司迅速激活應急物資儲備庫,將 3000 件救生衣、2000 個應急照明設備、500 箱飲用水轉移至地勢較高的安全區域,為后續救援行動爭取了寶貴時間。這種前瞻性的預防機制,使明亞在災害應對中始終保持主動。
2021 年 7 月 20 日河南暴雨災害發生后,明亞立即啟動二級響應機制。應急指揮中心 1 小時內完成全國資源調配:北京總部開通 24 小時熱線接收求助信息,武漢分公司組建 50 人搶險突擊隊趕赴鄭州,西安分公司協調 20 輛物資運輸車隨時待命。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明亞在災害發生后 2 小時內成立公益支援專項小組,該小組繞過傳統理賠流程,直接從企業公益基金中調撥首批 50 萬元應急款,用于受災群眾的緊急救助。
除了緊急救助金發放,明亞在災害發生后的 72 小時內,累計向鄭州、新鄉、周口等重災區運送折疊床 2000 張、防潮墊 3000 套、嬰幼兒奶粉 500 箱、藥品急救包 1000 個。這些物資通過與當地社區、紅十字會的精準對接,直接送達最需要的受災家庭,確保應急支援的 "最后一公里" 暢通無阻。
在三級響應機制中,明亞尤為注重長效支援體系建設。公司在全國設立 12 個區域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每個儲備中心按照 "5000 個家庭 72 小時生存需求" 標準進行物資配置,包含飲用水、即食食品、醫療用品、應急工具四大類 68 種物資。以鄭州儲備中心為例,常年儲備有 10000 升飲用水、15000 份壓縮食品、2000 套醫療急救包、500 臺應急發電機,可滿足周邊 30 公里范圍內突發災害的應急需求。
2023 年京津冀洪災期間,明亞北京儲備中心迅速啟動物資調配程序,72 小時內向房山、門頭溝等災區運送家庭應急包 3000 個,每個應急包包含 3 天用量的食品飲用水、應急照明設備、防水帳篷、急救藥品。同時,明亞公益基金會聯合合作伙伴發起 "家園重建計劃",為受災家庭提供房屋修繕補貼、家具購置資助、兒童教育幫扶等持續支援,首批投入 100 萬元用于 300 個受災家庭的過渡期安置。
在日常公益實踐中,明亞將應急儲備體系與社區公益相結合,定期開展 "應急知識進社區" 活動。2024 年以來,公司在全國 23 個城市舉辦 120 場應急演練,向居民免費發放 50000 份家庭應急手冊,指導社區建立微型物資儲備點。這種 "儲備 + 教育" 的雙輪驅動模式,不僅提升了企業自身的應急能力,更帶動了整個社會應急意識的提升。
明亞的應急響應體系之所以能夠高效運轉,源自其深厚的公益基因。公司自 2007 年成立 "明亞天使守護基金" 以來,累計投入 5000 萬元用于災害救援和公共安全建設。在應急響應行動中,明亞始終堅持 "公益先行" 原則:災害發生后,首先啟動公益基金進行緊急救助,隨后再協調商業保險資源,這種 "先救人后定損" 的理念,使受災群眾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