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在周末停火后進入評估階段,但雙方劍拔弩張的態(tài)勢并未消退。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周一的全國講話中強硬表態(tài),稱印度只是“暫停”對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并警告若再發(fā)生恐怖襲擊,印度將“以自己的方式報復”。他強調,印度將“密切監(jiān)視巴基斯坦的每一步”,暗示更大規(guī)模的沖突隨時可能爆發(fā)。
沖突源于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帕哈爾加姆發(fā)生的恐怖襲擊,造成26人死亡,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支持的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和虔誠軍策劃了襲擊。為報復,印度于5月7日發(fā)起“辛多爾行動”,對巴基斯坦占領的克什米爾(PoK)及旁遮普省的9個所謂“恐怖主義基礎設施”發(fā)動空襲,宣稱消滅了超過100名恐怖分子。 巴基斯坦則否認這些目標為恐怖營地,稱襲擊造成26名平民死亡、46人受傷,并指責印度升級沖突。
在5月9日至10日,巴基斯坦回應稱印度試圖襲擊其26個軍事目標,包括烏達姆普爾和帕坦科特空軍基地,雙方隨即展開激烈空戰(zhàn)和導彈交火。印度宣稱其防空系統(tǒng)成功攔截了巴基斯坦的無人機和導彈,包括中國制造的PL-15空對空導彈,而巴基斯坦則聲稱擊落了包括印度“陣風”戰(zhàn)機在內的多架飛機,盡管這些說法尚未得到充分證實。 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未經核實的圖像和視頻,包括疑似印度“陣風”戰(zhàn)機殘骸及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碎片,信息戰(zhàn)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復雜性。
印度軍方在周一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詳細披露了“辛多爾行動”的成果。軍事行動總監(jiān)拉吉夫·蓋伊中將表示,行動精準打擊了恐怖目標,印度空軍參謀長展示了被摧毀的巴基斯坦防空雷達和軍事設施的圖像。他特別否認了有關印度襲擊巴基斯坦基拉納山核設施的傳言,稱“我們不知道那里有核設施,也未攻擊該地”。 印度還強調其國產“阿卡什”防空導彈系統(tǒng)在攔截巴基斯坦無人機和導彈時表現(xiàn)出色,顯示了軍事技術的進步。
盡管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宣稱其外交干預“阻止了一場核沖突”,并促成了5月10日的停火協(xié)議,莫迪卻堅稱停火是巴基斯坦主動聯(lián)系印度軍方后達成的,否認外部調解的作用。 停火協(xié)議包括停止陸、海、空軍事行動,并計劃在第三方國家展開談判。然而,莫迪明確表示,任何與巴基斯坦的對話將僅限于恐怖主義和巴控克什米爾問題,拒絕更廣泛的議題。
目前,停火暫時維持,邊境未報告新的炮擊或交火,雙方已開始減少邊境駐軍,并處理未爆彈藥,部分撤離的平民也開始返回家園。 然而,雙方仍在宣揚各自的“軍事勝利”,巴基斯坦聲稱其空軍在空戰(zhàn)中占據優(yōu)勢,而印度則強調“辛多爾行動”重創(chuàng)了恐怖網絡。 莫迪的強硬姿態(tài)和對“核訛詐”的警告表明,印度對巴基斯坦的信任度極低,任何新的挑釁都可能打破脆弱的平靜。
分析人士指出,印巴沖突的根源在于克什米爾爭端和長期的互不信任,短期內難以化解。隨著雙方繼續(xù)升級軍事技術和核威懾能力,未來沖突的風險依然高企。莫迪的講話不僅是對巴基斯坦的警告,也是在國內政治壓力下鞏固其強硬形象。 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