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好酒好肉伺候著,灑家有的是銀兩。”像這樣的話在我們人盡皆知的小說《水滸傳》中,是很常見的,雖然我們國家歷史上,是到明朝開始白銀才越來越多,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歷史上曾經有著大量流通于市場的白銀。
那么我們國家有著那么多的白銀,為什么卻在現代“消失”在了人們的眼前呢?這些白銀究竟去哪里了呢?
遍地白銀的時代
明朝時期,中國的航海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更是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親自帶著龐大的船隊前往遙遠國度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隨著銀礦的開采,以及航海事業的發展,全世界各大盛產白銀的地區都得到了開發,我們國家的銀礦雖然不多,但是卻在長久的貿易中積攢了大量的來自于海外的白銀。當時歐洲殖民者對南美洲進行了開發,許多人都在從事著白銀開采的工作。
有了錢財自然就要消費,而中國就有著西方人非常喜愛的東西,瓷器和茶葉。當時中國的瓷器和茶葉在西方風靡一時,很多西方的貴族家中擺放著數不清的中國瓷器,他們也鐘愛茶葉,在他們的貴族圈子中,甚至于把茶當做了非常時髦的飲料。
而想要從中國人的手中得到這些,那就必須要花費大量的白銀購買。明朝晚期,隆慶帝實行了開關貿易,使得許多西方國家都紛紛前來中國做生意。
一時間,來自大明朝的商船頻繁的往來于世界各地,很多西方國家也都將自己從南美洲掠奪而來的白銀,帶到了明朝消費。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中國的瓷器和茶葉生意也越來越紅火,許多來自南美洲的白銀充斥著中國南方的市場中。
白銀成為了硬通貨,這也是為什么明朝人寫的小說中,只要涉及消費的臺詞,總是離不開銀子的原因,因為在明朝時期,白銀已經是隨處可見了。
隨著生意的火爆,中國積攢的財富也越來越多,很多來過中國的西方人,也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帶回了西方,他們就曾經強調了中國人所擁有的財富,使得當時的明朝在西方人眼中,是一個遍地充滿著黃金白銀的富有國度。
雖然西方人的描述顯得有些夸張,但是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當時中國富有的家庭中,個個都有著數不盡的白銀。后來明朝滅亡,清廷入關,中國進入了到了封建王朝的末期。
盡管清朝對外實行閉關鎖國,但是卻留了“廣州十三行”這么一個對外開放的口岸,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也都紛紛前來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和瓷器。
由于中國人一直處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西方人的商品在中國幾乎就沒有市場,于是就造成了巨額的貿易逆差,西方國家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卻從中國得不到任何的收益,氣急敗壞的他們想了一個非常損的招式。
白銀外流
英國人在乾隆晚年的時候,就開始朝中國大量傾銷鴉片,很多中國人深受鴉片的毒害,導致自己根本無法擺脫鴉片的控制,于是大量的白銀都從國內流往英國,英國人也憑借這種骯臟的手段,扭轉了中英之間的貿易逆差。
后來,英國人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國門,于是就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后,給英國支付了2000萬兩銀元的巨額賠款。要知道,乾隆皇帝在位時期,他曾經七下江南,把銀子花的趟海水似的,但是這個時候的清政府就沒有乾隆那樣富裕了。
經過了幾十年白銀的外流,此時的清政府的財政上已經出現了危機,白銀不斷的變少,使得清政府的開支變得非常緊促,本就不富裕的清政府又面臨著巨額的賠款,于是他們就只好加大力度從民間搜刮更多的白銀。
后來西方列強不斷的入侵中國,而清政府卻無力抵抗,只能不斷的割地賠款,國內的白銀也依舊在加速的流失,最終使得中國內部流通的白銀越來越少。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賠款、戰敗、白銀外流之后,中國內部的白銀數量已經不多了。1912年清政府滅亡,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后,開始推行新的貨幣體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洋”或者是“袁大頭”。
這種貨幣本身就是白銀制作的,所以其貨幣本身就具有著很高的價值,所以大洋在面額上就比其他的貨幣要高上一些。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為了緩解經濟危機,他們故意抬高了白銀的價格,使得大洋比同時期的美元更加值錢。
于是,許多中國人都用白銀制成的大洋去購物,以換取用紙張做成的貨幣,而那些被換走的大洋,也就通通流入了西方人的手中,中國內部僅存的一些白銀,也以這種形式快速流失著。
后來國民政府緊急用法幣替代大洋,就是因為國內的白銀越來越少,使得可流通的大洋數量變得稀少,大洋不足以支撐起中國的貨幣體系了,于是法幣就取而代之。
截止到現在,中國數個世紀積攢的白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家底基本上被掏空了。許多人以為,我們國家的白銀都被那些達官貴族埋葬在了地下,可實際上,經過考古學家的發現,這些白銀數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大多數的白銀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流失到了國外,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國家內部的白銀從此就消失不見了。隨著科技和工業的發展,許多白銀都在以不同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如今中國白銀儲量也很多,只不過它不再以貨幣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了。
現在的白銀不僅藏在了手機、汽車、電腦等產品中,也被制作成了各種各樣精美的首飾,存放在了商店之中,白銀并沒有消失,只不過它換了一個樣子隱藏在了我們的身邊。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我們國家沒有流失那么多的白銀,也許現在充斥在我們身邊的白銀將會更多。
- 信源:1859年前鴉片輸入中國流失白銀數量的估算_任世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