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從“易”字說起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一本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描述世間萬物變化,以及如何運用其變化規律推測未來信息的深邃經典。摘自《30天學會<周易>》】
易,其古字形,像雙手捧一器皿向另一個器皿傾倒液體的樣子——這個字有變動、交易的意思。傾倒液體,是一方施予,因而也有賞賜的意思。賞賜了,必然有所減少,故而又引申出輕易、容易的意思。
如今簡體的“易”字,與篆文“易”字的寫法相近。《說文解字》里提到:“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這是根據篆文的“易”字寫法給出的解釋:上邊的日,為陽;下邊的月為陰。日月交替,寒暑遷流,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囊括其中。故而孔穎達(孔子第三十二代孫,唐初經學大儒)在《周易正義》里指出,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
粗略介紹了“易”字的演變。
接下來,進入正題——什么是《易》?
《易》,一般是指《周易》。《朱子·周易本義》里說:“《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三易”與“三圣”
先說“三易”。
【《周易》從《連山》《歸藏》發展而成。嚴格來說,《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易經》成書于周朝,主講六十四卦;《易傳》是對《易經》的注解,成書于戰國時期。但由于《連山》《歸藏》已經失傳,儒家五經中所指的《易經》,一般就是指《周易》。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周禮·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相傳,《連山易》為夏代之易,以艮卦為始,象山之出云,連連不絕;《歸藏易》為商代之易,以坤卦為始,坤為地,萬物莫不歸而藏于中。魏晉以后,《連山》《歸藏》已經失傳,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的竹簡,據說可能是《歸藏》的一部分。而仍然流傳于世的《周易》,則是以乾卦為始,其成書過程可謂是“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再說“三圣”。
【《易》源于“河圖洛書”。黃河出龍馬,洛水現靈龜,圣人伏羲因此畫“先天八卦”。殷商末期,周文王被囚禁在囿里期間,演繹“后天八卦”,并推出六十四卦卦辭;其子周公著爻辭,遂成《易經》。春秋時期,孔子學《易》,韋編三絕,著《十翼》(也就是《易傳》),遂有《周易》。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幸得保存。經漢京房、鄭玄,唐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邵雍、程頤、朱熹等歷代大儒演繹流傳,明末被傳教士傳播到西方。17世紀末,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 Bouvet,漢名白晉)的介紹,由《易經》推得“二進制”。摘自《30天學會<周易>》】
所謂三圣,分別是畫八卦的伏羲氏,演《周易》的周文王,為《周易》作傳的孔子;所謂三古,則是指三位圣人所在的時代,分別為上古、中古、近古。
第一說伏羲。上古時代的伏羲氏,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易·系辭下》中載:“古者包犧氏(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發明了捕漁、捕獸、捕鳥的網罟,解決先民的饑餓劫難;他始做八卦,開啟愚昧時代的智慧;他始定姓氏,使先民有了家族符號。伏羲氏所畫的八卦,按照“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易·說卦傳》)的方式排列,被稱為先天八卦。
第二說周文王。司馬遷《報任安書》云:“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期間,對伏羲所畫八卦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推演,結合商朝占卜術與自身政治經驗,推演出后天八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易·說卦傳》)。同時,周文王還將八卦兩兩相重,演變成了64卦:以乾(天)、坤(地)兩卦為始,坎(月)、離(日)兩卦為止,共30卦,模擬天地創始;再咸(感情)、恒(持久)兩卦為始,既濟(圓滿完成)、未濟(重新開始)兩卦終止,共34卦,表征人事演變。由于每一卦都有深邃的內涵,周文王特意為每卦撰寫了卦辭。繼周文王之后,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公則為卦里的每一爻撰寫了爻辭。后人將周文王和周公撰寫的部分稱作《易經》。
第三說孔子。史料記載,孔子在晚年深入研習《易經》。《論語·述而》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易·系辭上》中載:“《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理精深,即便圣賢如文王、周公,也實在是難以盡言。于是在孔子在卦辭、爻辭的基礎上,撰寫了《易傳》,分別是《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傳》、《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十篇(又稱《十翼》)。關于孔子撰《十翼》,《易·系辭上》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最后說《易》的三大原則。
《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現在所流傳的《周易》。
《周易》這門學問,蘊含三大原則,也被稱為“三易”——變易、簡易、不易。變易,就是萬事萬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簡易,是指掌握變化的規律,就能把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不易,則是在說,透過變化的表象,背后的規律是不變的。
理、象、數、占
【“數”討論事物內部的變化發展規律,“象”反映事物運動的表象。“數”是“象”的指導思想,“象”是“數”的實踐運用。“易數”包括太極、陰陽、四象、五行、八卦、九宮等理論;“象數”包括占卜、奇門、六壬、太乙、星象、面相、手相、堪輿(風水)等預測方法。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基于文化比較研究領域的視角,《周易》與《圣經》《古蘭經》《吠陀經》并稱為“世界四大元典”或“四大經典”。
那么,為什么《周易》能有如此地位?
接下來,讓我們從理、象、數、占四個維度,進一步了解《周易》。
什么是理?
南懷瑾《易經雜說》里說:“理是屬于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理,可以解釋為原理,是驅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如果用《易》的語言來闡述,《易·系辭上》的這段話是高度凝練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中,深蘊易理。
【易理,一般以“三易”概況——變易、簡易、不易。】
什么是象?
“天尊地卑”,天在上為尊,地在下故卑,這就是天地之“象”。象是表象,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外在現象。《易·系辭上》里說:“圣人設卦觀象。”八卦,是對天地大象的提煉——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月,離為日,艮為山,兌為澤……在《易·說卦傳》中,對八卦萬物類象有更加詳細的闡述。
【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月,離為日,艮為山,兌為澤。】
什么是數?
數是定數,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必然歸宿。“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十數之和為五十五。因而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去除“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五個生成之數,余下五十。五十就是“大衍之數”。《易·系辭上》云:“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這就是唯一被《易傳》記載流傳下來的占卜方法——大衍蓍法。
【關于河圖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為生數;六、七、八、九、十,此為成數。生數中,陽數一、三、五之和為九,故九為陽之極,陽爻動稱九;陰數二、四之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陰爻動稱六。詩曰:“一六共宗,為水居北;二七同道,為火居南;三八為朋,為木居東;四九為友,為金居西;五十同途,為土居中。”關于洛書數。詩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寄中宮。”關于先天八卦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關于后天八卦數。詩曰:“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關于彩票預測。
排列三是一種體育彩票,在0123456789中,搖出三個球。
在0123456789這十個數字之中,有兩個數最為關鍵。這兩個數就是0和5。
我在0123456789這十個數中,抽掉05,剩下:1234--6789,八個數。
6減1=5,7減2=5,8減3=5,9減4=5.
在中國古代數理中,1與6,2與7,3與8,4與9,就叫對碼。
試以:2024年,5月1日,體彩排列三的開獎號碼為例,推定下期的出號規律。
5月1日,開出獎號218。
先把218三個數相加:2+1+8=11.
我只需要最后相加的結果中的尾數1。如果這個尾數是奇數。我就乘2。
如果這個尾數是偶數,就不再乘2,就以這個偶數作為基礎。
218=2+1+8=11.
尾數是1.我乘2.
1*2=2.
行啦,我只永遠找一個固定的數與它相配。這個固定數就是0.
我找到了兩個數02.
接著,我找02的對碼。02的對碼就是5和7,是嗎?
于是,在這個基礎上組成四碼。就是0527。
基本上,0257,就會在下期出現1至2個數字。
凡是碰上尾數是5和0的,你就放棄。放過這一期。
——摘自《寒門之官場逆襲》鮑爾日著】
北宋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云:“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數。數立則象生,象生則言著彰,言著彰則意顯。”理、象、數,并不是互相割裂的概念。萬事萬物都有其理、象、數;每個現象,發展到一定數,必然會變,這就是理。
什么是占?
運用《周易》原理,把萬事萬物歸納為卦、爻,再通過卦、爻、象、辭,細心推敲理、象、數。《易·系辭上》云:“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理、象、數通了,萬事萬物都能知其變、通、達。
【《易經》占卜運用范圍非常廣泛,凡是不確定的事物都可以進行占算。占卜所顯示的結果是客觀的,但是對結果的分析和解說卻是主觀的。高明的占卜人都會盡量避免主觀意識的干擾,以此獲得當時宇宙萬物最本質、最客觀的暗示。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層,每一層為一“爻”。用一條長橫線代表陽爻,兩條斷開短線代表陰爻。摘自《30天學會<周易>》】
正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什么是太極?
【太極是天地未開、混沌未分的狀態。五代陳摶傳下《太極圖》,一道S形曲線將之分為半白半黑的兩部分,俗稱陰陽魚。從上俯視為螺旋狀,有旋轉不息、否定之否定的意象。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北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
太極圖,也就是“陰陽魚”——陰陽黑白,涇渭分明;陽極生陰、陰極陽生,卻又相輔相成。
什么是兩儀?
【《周易》的基礎是陰陽學說。陰陽是構成萬物的最基本元素,相互矛盾又相互轉化。陰陽學說包含陰陽對立、陰陽依存、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兩儀,就是陰儀和陽儀,在八卦中,用陰陽二爻表示。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太極圖說》云:“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陰陽,是兩種相反相成的能量。陽,是快、上、男、前、白、外、亮、熱、剛的能量;陰,是慢、下、女、后、黑、內、暗、冷、柔的能量。
陰陽兩種能量,是彼此制約對立、互根互用的。
什么是四象?
【陰陽兩儀既對立,又能相互轉化。陽爻中含有一陰一陽,陰爻中也有一陰一陽。陽中含陰,出生少陰;陽中含陽,出生太陽;陰中含陽,出生少陰;陰中含陰,出生太陰。摘自《30天學會<周易>》】
陽爻之上,再生一陽,便是太陽;陽爻之上,再生一陰,便是少陰。陰爻之上,再生一陽,便是少陽;陰爻之上,再生一陰,便是太陰。
以大衍蓍法起卦,三輪篩選,余下的蓍草必是6-9束。單數為陽,偶數為陰。9是極數,便是太陽;6是中數,故為太陰。物極必反,太陽變少陽,太陰變少陰,也就是9變8、6變7;有個成語“七上八下”,就是指遇到六和九,必然生變。
什么是八卦?
【卦是《易經》的最本質單位。先天八卦顯示大自然之體象與功能,揭示宇宙一切事物兌原理。后天八卦演繹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盈虛消長之規律,揭示一切事物流行之法則。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八卦取象歌云:“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太陽之上,再生一陽,便是乾卦;生一陰,便是兌卦。少陰之上,再生一陽,便是離卦;生一陰,便是震卦。少陽之上,再生一陽,便是巽卦;生一陰,便是坎卦。太陰之上,再生一陽,便是艮卦;生一陰,便是坤卦。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個順序是陽氣漸消,陰氣滋生的自然順序,也被稱為先天八卦數。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就是從先天八卦數悟出了“二進制”原理。在紙上畫出“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先天八卦圖,再按照先天八卦數的順序,把數字從1到8相連,恰好就是一幅太極圖。
【先天八卦是伏羲根據河圖創造的,天陽地陰,因此以天南地北定位。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陽氣漸消的順序。天道左旋,由正南至東北,分別為乾、兌、離、震;地道右旋,由西南至正北,分別為巽、坎、艮、坤。摘自《30天學會<周易>》】
在紙上畫出“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的后天八卦圖,對應《洛書》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順序,就可以得到后天八卦數,也就是:“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按照洛書演繹的,以離上坎下、震左兌西定位。每年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45日;每卦三爻,三而八之,一年為二十四節氣。后人在實際應用中,大多以先天八卦為“體”,后天八卦為“用”。摘自《30天學會<周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