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財經發布題為“永久基本農田被垃圾掩埋!整改為何成‘紙面工程’?”的報道稱,在湖南、江西的個別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險成分的工業固廢,存在著違法違規堆存、填埋的亂象。
這是大事,土地和糧食問題從來都是大事。這種大事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但是即便三令五申,總有漏網之魚去鋌而走險,便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形成震懾。
這其中,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是,某些地方政府某些基層干部存在盡職履職不到位的問題。這也就造成給廣大群眾的印象是,上面靠譜,而基層不靠譜。
如此論調很早以前就有了,中心思想是“政策是好的,讓下面給執行壞了”。通俗地說,基層歪嘴和尚把經給念歪了。
客觀上確實有這么回事,畢竟從中央到最基層的村居,有六個層級,具體為中央、省、地級市、縣區、鄉鎮和村居。壓力是層層遞減,對政策的領會那肯定也是衰減。
而且,省到鄉鎮各級都還有結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而對政策作進一步要求,也就導致往往中央是十條,到了村居這一級去執行的時候,竟然觸目驚心地翻了好多倍,變成了幾十條乃至上百條。
然而問題也是出在這個轉發并提要求的過程中,每一層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領會,其作的進一步要求未必就是科學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再者,各地都有不同的客觀實際,政策和要求未必就能精準匹配。因此,到了終端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十分不易。
又者,上級各部門的政策和要求又時常“打架”。如環保部門要環境治理,經濟部門要GDP……但有的地方本就底子薄,既要又要難以達成,只有根據當下形勢的輕重緩急而兩權相利取其重。
說到底,任何時候,做具體事的都不容易。其實,基層干部就像是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嚴嵩口中的“媳婦”一樣,要“會做媳婦兩頭瞞”。
之所以“兩頭瞞”,是因為“媳婦”的兩頭有了利益沖突,“瞞”是避免矛盾激發最好的方法。暫時瞞住,等著“事緩則圓”。真瞞不住了,“媳婦”就要出來承擔責任,上級和領導可以以不知情作為擋箭牌。
看吧,沒出事的時候,“兩頭瞞”是識大體;出了事,“兩頭瞞”是陽奉陰違。做得好了,就是領導有方;做不好了,就是下面給執行歪了。
從前有個成語叫“何不食肉糜”,說晉惠帝執政時期,天下災荒,百姓吃不上飯而餓死,大臣匯報以后,晉惠帝竟然問:“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呢?”現代,曾經有房地產方面的專家建議農民進城買房,然后開車回村種地。
這兩個人都是飽漢不知餓漢饑,或者說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典型代表。他們看問題呢,其實和井底的青蛙一樣,只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一塊,至于基層實情、民間疾苦那是兩眼一抹黑——一概不知。
偏偏是這種人身居高位,擁有巨大的資源和很大的權力,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干系萬千人的貼身利益乃至于命運。做決策或下任務時,本應該如履薄冰、三思后行,本應當充分調查研究而定。
但由于不事生產,走群眾路線過程中又是走馬觀花,往往閉門造車,空調房里拍腦袋決定,其結果所制定出來的政策或所提出來的要求與現實脫節,讓下級讓基層不知所措。
當基層的工作一籌莫展,在規定期限前拿不出,也確實客觀上不能拿出預期的成果,做決策的領導們便要調研督導以“層層壓實”。這時候,基層也總算找到了訴苦的機會和途徑,卻往往事與愿違。
因為他們會答復,困難已經記錄,會向有關領導作進一步報告,但是在新的要求下達以前,仍要落實好此前工作安排,而且要取得切實成效。
事實上,基層的訴求和意見大多數不了了之,真正要修改上級的有關決定那是難上加難而概率很低。
如此,就像是“狼來了”喊多以后,在多次呼聲無下文后,便不再發聲,學著逢場作戲,也就導致基層積極性衰減,進一步加劇上級脫離群眾脫離群眾,所作出的決策越來越失真、越來越離譜。
所以,話說回來,該報道已經引起兩地啟動整改和問責程序,責任該是哪級就是哪級,該是誰的就是誰的,不能拉基層干部“墊背”,也不要向基層無端“甩鍋”——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