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方首場大范圍高溫天氣來襲。
5月19日-20日兩天,北方高溫進入最強時段。多地熱到破紀錄,局地氣溫甚至直沖41℃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甚至突破當地5月同期最高氣溫紀錄。今天午后,北方多地地面溫度超70℃,河南、山西局地最高達72.9℃。
上游新聞搜索2024年北方同期天氣發現,立夏節氣之后,北方地區就掀起過一波升溫浪潮。有專家表示,從歷史監測數據來看,5月華北到黃淮地區出現階段性高溫天氣并不是偶然的現象,歷史上經常發生。但本次高溫過程持續時間較長,強度較強,范圍較大,需要注意防范。
此輪高溫天氣到底有多強?
從5月12日以來,華北南部到黃淮的東部,多地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預計,5月19日至21日,高溫天氣強度增強、范圍擴大,陜西關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可達37℃至39℃,局地40℃。
本次高溫過程持續時間較長,強度較強,范圍較大;主要影響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及陜西關中地區,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將達35℃至37℃。尤其是5月19日至20日,高溫天氣范圍擴大、強度增強,河南西部的局部地區最高氣溫可能超過40℃。
具體來看,19日,河南多地最高氣溫超過了40℃,氣溫最高的林州達到了43.2℃,并打破全省5月最高氣溫紀錄。今天白天,河南仍有大范圍高溫天氣,高溫強度略有減弱,截至16時,林州最高氣溫為41.6℃,占據全國氣溫排行榜首位。20日,山西高溫持續,截至15時,稷山、洪洞、霍州等地最高氣溫已達39℃以上。
今天午后,山西、河南部分站點地表溫度超70℃。河南孟州72.9℃、山西陽城72.9℃、祁縣72.1℃、永濟71.5℃、萬榮70.1℃、臨猗70℃。陽城打破觀測史最高地溫紀錄,孟州、祁縣、永濟、萬榮、臨猗均打破了5月最高地溫紀錄。上述站點也都是第一次在5月出現地溫上70℃的情況。
5月北方出現高溫天氣是偶然現象嗎?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張斌介紹,此次高溫過程較常年開啟時間偏早,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是熱力中心,陜西西安、河南焦作等地氣溫可能連續突破40℃大關。
為何河南、河北等地高溫這么強?張斌介紹,河南、河北天氣晴朗少云,太陽輻射增強,白天接收的熱量顯著增加,從而引發快速升溫。同時,這一帶位于太行山東麓,氣流翻過太行山產生下沉增溫,導致氣溫進一步升高。
北方多地為何在5月就出現了40℃高溫?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此次高溫是大氣環流與地形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大氣環流上講,華北南部至黃淮地區高空受偏西風影響、低層受暖濕氣團控制,在晴空輻射助力下,近地面溫度迅速上升。從地形看,氣流翻越太行山后,在下沉過程中增溫,進一步升高局地氣溫,因此河南及河北南部地區將出現較明顯高溫天氣。
陳濤同時表示,從歷史監測數據來看,5月華北到黃淮地區出現階段性高溫天氣并不是偶然的現象,歷史上經常發生。
高溫過程還將持續多久?
5月20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陜西、山西、河南、湖北局部地區最高溫將超40℃。
具體來看,明天,河南高溫天氣仍將持續。河南省氣象臺預計,明天白天,全省晴天間多云,黃淮之間大部最高氣溫37℃以上,其中,中西部部分縣市可達39到41℃。明天,山西北中部局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高溫持續,局部可超40℃。
張斌介紹,此次高溫持續時間不會太長,22日起天氣將迎來轉折。在冷空氣和降溫的共同影響下,22日,北方大部氣溫將逐漸下降,高溫范圍明顯縮減。未來三天氣溫起伏大,不少地方降溫幅度可達10℃以上、甚至15℃以上。
22日,陜西、山西、河南等多地最高氣溫降溫幅度將達到10至16℃。北方氣溫的低點在23日前后,降溫過后,西北地區東部到華北、黃淮等地最高氣溫只有20℃上下。而南方大部在23日后氣溫也會轉為偏低水平,長江中下游一帶最高氣溫將從30℃以上普遍降至25℃上下。
這波高溫天氣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持續晴熱少雨天氣下,北方部分地區出現旱情。
目前西北地區東部至華北、黃淮一帶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河北南部、河南西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等冬麥區還將有2至4天的干熱風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5月份的高溫天氣主要是對小麥生長會有一定影響。因為5月正處于小麥的灌漿期,對于這一階段小麥的生長還是比較關鍵的。另外,階段性高溫對玉米、花生這種春季剛播種的作物也會產生影響。建議春播區要根據土壤狀況趁墑播種或及時灌溉造墑播種,采用微噴灌技術補水,避免大水漫灌損傷作物根系,已播田塊做好苗期管理,保證苗齊苗壯。
夏季來得越來越早
上游新聞搜索2024年北方同期天氣發現,立夏節氣之后,北方地區就掀起一波升溫浪潮,西北、華北、黃淮等多地最高氣溫創當年新高,30℃組團來襲。
中國天氣網根據大數據統計發現,近五十多年我國的夏季來得越來越早。以6月中旬為例,1971年至2000年平均的夏季前沿剛抵達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僅有遼寧中部進入夏季;到了1991年至2020年,夏季范圍明顯擴大,囊括了遼寧西部、吉林西部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而且云南、四川、山西、河北以及內蒙古等地的夏季范圍也有所擴大。
從直轄市和省會級城市情況來看,對比1971至2000年和1991至2020年平均數據,南昌、重慶、銀川、天津等地的夏季提前幅度超過10天,杭州、長沙、武漢、南京、太原等地提前5天以上,石家莊、鄭州、合肥等地的夏季也都有提前的趨勢。
綜合來源:新華社、中國天氣網、@中國天氣、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