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夏季標志性的水果,非西瓜莫屬。捧著西瓜大塊朵頤的時候,你知道嗎,西瓜不僅好吃,還含有一種神奇的物質——瓜氨酸。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補充瓜氨酸可以減少細胞衰老、防止DNA損傷等等,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這瓜氨酸到底是什么? 哪些食物中的瓜氨酸含量高?作為“吃瓜群眾”又該怎么運用這個科研成果,讓自己更健康?一起來探究一下。
“吃瓜”如何對抗衰老?
1914年,日本學者右賀太郎和大竹良雄在一次實驗中,把西瓜榨汁后分離出了一種新物質,這種物質后來取名“瓜氨酸”。
瓜氨酸是一種特殊的氨基酸,它不像普通氨基酸直接參與蛋白質合成,不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受到營養(yǎng)學家的關注。但近年來,很多科學家發(fā)現(xiàn)瓜氨酸具有獨特的代謝特性。
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團隊用瓜氨酸給小鼠(注:是一種專門用來做哺乳動物實驗的老鼠,不是指年齡小的老鼠)做代謝實驗,驗證了長期給老年小鼠補充瓜氨酸,不僅增加能增加小鼠的活力,還改善了與年齡相關的表型。換句話來說,實驗小鼠里里外外都實現(xiàn)了“返老還童”。
科研團隊通過對衰老小鼠進行了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加小鼠體內的瓜氨酸逐漸減少,持續(xù)補充瓜氨酸可以通過減少細胞衰老、防止DNA損傷、防止細胞周期停滯、調節(jié)巨噬細胞代謝和減輕炎癥等,來發(fā)揮抗衰老的作用。這為人類對抗與年齡相關潛在疾病的治療和干預,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更令人振奮的是,有多項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瓜氨酸作為天然營養(yǎng)素,能為改善男性健康提供一定的幫助。
消息一出,“吃瓜群眾”可高興了,因為瓜氨酸主要存在于各種瓜類食物中。眼下正好是各類瓜果開始大量上市的時候,“吃著瓜”就能讓身體變得更健康,這等好事,確實讓人開心。
不過,這么多瓜,到底吃哪種瓜更管用呢?
“瓜氨酸”之王,怎么來的?
在天然食物中,西瓜是瓜氨酸之王,含量最多,每100g的西瓜含有200 mg以上,之后依次是甜瓜、絲瓜、冬瓜、黃瓜、南瓜、苦瓜和西葫蘆等葫蘆科果蔬。除了瓜類外,魚類、黑巧克力、堅果、鷹嘴豆、洋蔥、蘑菇、杏仁等食物中也含有少量瓜氨酸。
一提起西瓜,絕大部分的人的印象是甘甜味美、爽脆多汁,但最早的西瓜可不是這個樣子。
(17世紀意大利畫家Giovanni Stanchi筆下的西瓜)
西瓜是一種葫蘆科的植物,老家在非洲。原始的西瓜是生長在沙漠地帶的“游牧民族”,果實玲瓏圓潤,能夠借助風力在沙漠中滾動,尋找水源。一遇到水,它就會停下來,瓜皮裂開放出種子,并生根發(fā)芽,接續(xù)后代。
瓜氨酸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能幫助西瓜在高溫干旱環(huán)境中維持細胞穩(wěn)定。為了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西瓜在演化過程中,通過上調自身瓜氨酸的合成通路,從而促進更多的瓜氨酸積累。
原始的西瓜既不紅,也不甜,甚至還是苦的,唯一亮點是富含水分,接近10斤的果肉中有高達92%的逆天含水量,是非洲部落的“移動水壺”。
4000多年前的古蘇丹人會把瓜集中帶回村里,找個陰涼的地方儲存起來,這樣到了旱季,就能有點水兜底。當他們喝完瓜水,意外的發(fā)現(xiàn)剩下的瓜子烘烤后,殼會裂開,里面的瓜子仁居然挺好吃。
這引起了他們北方鄰居——古埃及人的注意,當古埃及的法老和貴族吃到瓜子后,立馬被折服,這些瓜子還出現(xiàn)在距今3000多年前帝王谷地底下圖坦卡蒙墓中,足以證明他們的熱愛。
( 西安東郊出土的唐代“三彩西瓜”,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
(古埃及壁畫上與西瓜有關的圖案記錄)
西瓜被引進到古埃及后,當?shù)厝擞X得取完瓜子剩下的西瓜肉,食之發(fā)苦,棄之又太可惜。古埃及農民開始有意識的改良西瓜,挑選口感好的西瓜留種。
在上千年的自然演化和人為選育中,西瓜越來越有甜味,瓜中的瓜氨酸也越積越多。
在距今約2500年前,在地中海上賣橄欖油的古希臘商販開船抵達了埃及。嘗到西瓜水滋味的古希臘人覺得,這瓜里的水比自己船上存了幾十天都長毛了的淡水好喝。于是古希臘人回航的船艙里塞滿了西瓜,從此西瓜就成了地中海各路海上豪杰最鐘愛的淡水儲備,傳遍了地中海沿岸所有地區(qū),至今西瓜在歐洲各國的核心詞都是“watermelon”(直譯為水瓜)。
那“西瓜”這個名稱又是怎么來的呢?
全球的“瓜”哪家強?
中國排第一
西瓜西瓜,就是從西而來的瓜。
2000多年前開始,西瓜就成了絲綢之路上往來商人的“移動充水寶”。自1200多年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命人把西瓜籽和栽培技術從回鶻汗國帶回老家(現(xiàn)在的華北到東北一帶)推廣種植,西瓜在中國的發(fā)展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說起“遙遙領先”,中國西瓜絕對名符其實。我國西瓜產量常年穩(wěn)定在6000多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70%,是第二名土耳其的18倍多。在種瓜、吃瓜上,中國一騎絕塵,每年被國人吃掉的西瓜有160多億個,連起來可以繞地球100多圈。
中國的西瓜產業(yè)能發(fā)展的這么迅速,首要原因在于種植技術。
山東省東明縣是國家命名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縣級“中國西瓜之鄉(xiāng)”。作為黃河入魯?shù)谝豢h,東明縣結合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在黃河灘區(qū)劃定生態(tài)敏感區(qū),推廣抗?jié)衬望}堿的西瓜品種;非敏感區(qū)推行集約化種植,配套滴灌設施。在瓜田間作苜蓿等綠肥作物,吸引傳粉昆蟲,減少農藥依賴。東明縣還試點“瓜-草-蜂”系統(tǒng),使傳粉效率提升30%。目前全縣常年種植西瓜35萬畝,總產量120萬噸,產值達到了12億元。
中國西瓜產業(yè)能快速發(fā)展的第二個原因是在于品質提升迅速。
我國的西瓜進出口有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中國西瓜進口量為7.36萬噸、進口金額為1134.07萬美元,出口量為5.63萬噸、出口金額為5430.54萬美元,就是說我們買進來的西瓜比賣出去的西瓜多了1.73萬噸,但我們賣瓜賺的錢比買瓜花的錢,多了4296.47萬美元。這還不是偶然現(xiàn)象,自2020年開始,我國西瓜的出口金額就遠遠超過進口金額,這說明我國西瓜的品質確實高。
比如山西省夏縣的夏樂西瓜,瓤質堪稱西瓜界的“天花板”——皮薄如紙,用長指甲用力一劃都能裂開,中心甜芯含糖量高達13%以上,咬一口,甜而不齁。不僅如此,夏樂西瓜的糖度梯度還很小,從第一口到瓜皮的最后一口一樣甜。
在育種方向上,中國西瓜已不僅僅只是考慮口感,已經(jīng)開始往功能型西瓜發(fā)展。夏樂西瓜在種植的時候,就有針對性的增加鈣、鎂、鋅、硒等人體必需營養(yǎng)元素和維生素,硒含量經(jīng)國家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檢測達每千克50.8微克,是典型的富硒農產品。
我國西瓜產業(yè)正在朝著全年化、多樣化、小型化和功能化的方向發(fā)展,高品質西瓜逐漸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力軍。
中國西瓜產業(yè)能快速發(fā)展的第三個原因是瓜農能受益。
2024年,夏縣的夏樂西瓜幫扶173個脫貧戶、監(jiān)測戶持續(xù)增收致富,吸納4000多個農民季節(jié)工創(chuàng)收3300多萬元,輻射帶動生產服務業(yè)創(chuàng)收7600多萬元,全產業(yè)鏈總產值達12.36億元。而在東明縣,西瓜產業(yè)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核心支柱,圍繞西瓜產業(yè)鏈培育壯大了120余家生產服務組織,每年還舉辦西瓜節(jié)以“以瓜為媒”,吸引了大量游客,促進了西瓜和其他特色農產品的銷售。
眼下,氣溫正逐漸升高,不妨來個西瓜,在消暑和享受美味的同時,讓瓜氨酸幫你抗衰老,而且還能幫助瓜農增加收入,可謂一舉三得,“甜蜜一夏、樂在瓜中”。
記者 | 曾麗清
編輯 | 趙寧寧
欄目主理人 | 曾麗清
監(jiān)審 | 宋錦峰
部分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透過紛紜現(xiàn)象,在繁雜信息中,精準提煉關鍵要點,《觀三農·農經(jīng)觀察》以專業(yè)視角,為您深度解讀 “三農” 熱點事件背后的深層邏輯。
《農經(jīng)觀察》由中國農業(yè)電影電視中心聯(lián)合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經(jīng)濟與發(fā)展研究所共同發(fā)起的原創(chuàng)欄目,版權歸其所有。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科普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