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
西安又一傳言成真!
繼2021年閻良區和航空基地 區政合一、2023年浐灞生態區和國際港務區“合體”浐灞國際港后,2025年 長安區和航天基地也走到了一起。
官宣:
長安區與航天基地區政合一、一體化運行!
5月19日,長安區和航天基地官媒同步發文 顯示: 西安正式啟動長安區與航天基地區政合一、一體化運行!
明確強調:
要樹牢 “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 意識,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共同推動長安區與航天基地一體化運行,釋放“1+1>2”的改革效能,實現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安區和航天基地實行區政合一、一體化運行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落實規范開發區管理機構、促進開發區創新發展的主動作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全市發展大局,著眼長遠發展作出的務實決策;是西安實現 “六個打造”奮斗目標、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舉措;是破解發展梗阻和體制障礙、推動長安、航天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各部門、各單位嚴格對照市上有關改革方案,逐項明確細化任務,制定務實工作措施,加快完成機構編制調整、職能職責劃轉、派駐機構優化等各項事務。
此舉也標志著西安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1、
改革背景:破解開發區發展體制矛盾
自2021年起,國家層面多次提出規范開發區管理機構、促進開發區創新發展的要求,旨在解決開發區與行政區“平級管理、職能重疊、資源分散”的長期矛盾。
此番,西安市長安區與航天基地的“區政合一”改革正式落地,將 通過整合行政管理權與產業發展權,實現“產城融合”與效率提升。
作為國家級陜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航天基地歷經18年發展,形成以航天產業、新能源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但受限于土地面積(僅49.43平方公里)和社會事務管理能力,尤其 土地資源約束日益凸顯,亟需行政區的空間與公共服務支持。
與此同時, 長安區作為西安市面積第三大的行政區(1583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成熟的教育、醫療體系,卻面臨“縣域體制”桎梏,工業化進程滯后。數據顯示,航天基地一期20平方公里區域以占長安區1.3%的土地面積,貢獻了超過400億元GDP,單位產出效能是長安區平均水平的8倍。這種發展不平衡催生了改革需求:航天基地需要拓展產業承載空間,長安區亟待破解體制機制障礙。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管理職能錯配,航天基地與長安區本就存在“你中有我”的交叉管理關系。 此前航天基地雖承擔經濟開發職能,但9個社區的12大類40項社會事務仍由長安區管理,這種“經社分離”導致治理成本高企。2023年3月啟動的社會事務移交,為“區政合一”奠定了基礎,實現經濟開發與社會管理的職能統合。
2、
改革路徑:三位一體的整合邏輯
西安的探索并非孤例,其改革邏輯與全國趨勢高度契合。不過,西安 的“三模式”(區政合一、派出管理、企業主導)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思路,更強調“縣域體制”破解與國家級開發區政策紅利的聯動釋放。這種差異化路徑選擇,源于西安開發區“一城多核”的特殊格局,全市開發區貢獻了近65%的GDP,但區縣與開發區權責劃分不清晰的問題長期存在。
此次改革呈現鮮明的系統性特征:
在管理架構上,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長安區委書記兼任航天基地黨工委書記,區長兼任黨工委副書記,這一模式顯然借鑒了閻良區(航空基地)經驗,通過人事交叉任職打破行政壁壘。
在空間布局上,聚焦“長安自管區+航天基地”核心區域, 實現“航天產業優勢+長安區空間資源”互補, 通過“區政合一”強化區域協同,構建“城市長安”發展框架, 推動產城融合。航天基地可利用長安區土地資源拓展產業鏈(如航天裝備制造、衛星應用),而長安區則依托航天基地的龍頭企業(如國家超算西安中心、隆基綠能)提升產業層級。
在職能重構上,將形成“大部制、扁平化”治理結構。航天基地將集中精力于招商引資與科技創新,長安區則承接教育、醫療等社會管理職能,解決開發區“重經濟、輕民生”的短板。
3、
改革效應: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
實踐表明,開發區從單一經濟功能區向綜合城市功能區轉型,注重產業、城市與人口的協同發展。
長安區與航天基地區政合一改革,預期將產生三重協同效應:
在產業層面,航天基地的科技創新優勢與長安區土地資源形成互補。航天基地產業鏈可向長安區延伸,而長安區可承接基地產業外溢,形成“研發在基地、生產在長安”的協同格局。
在民生領域,長安區成熟的公共服務體系將補齊航天基地短板。 航天基地可依托長安區完善城市配套,吸引高端人才;長安區則通過產業升級實現從“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
在治理效能方面,參照閻良區與航空基地 區政合一后,項目落地速度提升50%,航天基地與長安區有望復制這一模式,釋放土地與政策紅利。
4、
改革啟示:開發區整合的未來趨勢及方向
全國開發區整合的三大趨勢:從“園區經濟”向“城區經濟”轉型,要求開發區承載更多城市功能;從“單兵突進”向“區域協同”轉變,需要打破行政壁壘實現資源統籌;從“政策驅動”向“制度創新”升級,必須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治理體系。
站在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高度審視,長安區與航天基地的“區政合一”,不僅是西安破解“開發區之困”的關鍵一招,更是探索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創新實驗。當改革的化學效應逐步釋放, 西安或形成“閻良-航空”“長安-航天”雙核驅動的空天產業帶,進一步鞏固在國家航空航天戰略的地位。
“區政合一”,其核心在于通過行政與產業資源的深度整合,破解發展瓶頸,重塑區域競爭力,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產城融合”的必然趨勢。
未來,一個融合航天科技產業優勢與縣域體制活力的新增長極將在西安城南崛起!
?長安區官網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關注長安范兒,專注西安解讀陜西,讀懂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