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午日,花海正艷,“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上海政法學院巡講”正火熱舉行。5月16日、19日,上海法院實務專家走進上海政法學院,與上海政法學院師生齊聚一堂,圍繞前沿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啟動會現場
5月16日下午,“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上海政法學院巡講”在上海政法學院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內啟動。上海政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曉紅出席活動并致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紹“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項目。上海政法學院副校長鄭少華主持啟動活動。
王理秋、劉曉紅共同啟動上海政法學院站巡講活動
現場,王理秋與劉曉紅共同啟動巡講活動。作為本次巡講的實務專家,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曹潔,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高級法官方正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商事審判庭庭長,二級高級法官曹克睿,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黃伯青出席活動,以及來自上海法院系統、檢察系統、公安系統、律師協會的代表參加活動。
作為一所底蘊扎實、特色鮮明的政法高校,上海政法學院走出了一條“以需育特、以特促強”的創新發展之路,打造了“法學+”復合交叉專業,尤其在利用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國家級平臺,服務國家外交安全戰略、推進上合組織發展、助力“一帶一路”等建設方面獨具優勢,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具有寬厚基礎、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全球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自2023年6月2日院校合作啟動會后,上海政法學院與上海法院系統深度協同,25名教授成為上海法院特聘教授;聯合打造“庭審進上政”品牌實踐項目,通過真實庭審進校園將司法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
宣傳展板
本次巡講涵蓋行政、新興業態、商事、刑事等領域,聚焦前沿議題,賦能實務思維,實務專家通過案例解析、理論闡釋與互動問答,為師生呈現了一場場“干貨滿滿”的學術盛宴。
曹潔
《行政爭議實質解紛的探索與思考》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黨組成員、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
曹潔現場授課
上海政法學院巡講活動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曹潔領銜首講。曹潔長期從事行政審判和司法研究工作,學術成果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本場講座由劉曉紅主持。
曹潔全面梳理了行政訴訟的歷史、特點、現狀,以及行政爭議實質解紛的必要性,進而延伸至行政爭議實質解紛實踐中的常見實務問題,并結合上海法院集中管轄改革的相關經驗,分享了對行政爭議實質解紛問題的思考。“實質解紛是行政審判的一項重要工作”,曹潔表示,行政爭議實質解紛是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要求。曹潔通過一個個實務案例,詳細闡釋了行政訴訟如何在審查起訴階段確定適格被告、合理把握起訴期限,促推實質解紛;如何在實體審查階段通過運用“穿透式審判”思維等方式,實現定分止爭,做到案結事了。課堂最后,曹潔還分享了對行政爭議實質解紛相關問題的思考,讓在場師生就行政訴訟如何更好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有了更多認識和體會。
在隨后的與談環節中,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司法研究所教授門中敬表示,我國35年行政訴訟制度發展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顯著成就,行政爭議實質解紛是制度再發展、再進步的重要工程,需統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多元化解紛機制。曹潔副院長從“必要性”“探索實踐”“問題思考”三個方面,對“行政爭議實質解紛”做了全面和細致的講解,指出需以“穿透式審判思維”突破形式審查,通過司法與行政協同、制度創新,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報告對問題的思考深刻,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范。
方正杰
《低空經濟業態發展的風險顯現與司法保障》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
黨組書記、院長,二級高級法官
方正杰現場授課
第二講的主講人是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二級高級法官方正杰。方正杰長期深耕司法實務與基層治理,具有豐富的跨司法、行政系統的復合型履職經驗。本場講座由鄭少華主持。
“打飛的”“低空城市觀光”“空中快遞”,諸多新概念帶來新思考。“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的雙重支撐。”授課中,方正杰強調低空經濟新業態伴隨著復雜法律風險與治理困局,從偽造無人機事故詐騙到破解禁飛限制案,通過梳理無人機案件典型樣態,揭示出法律法規、監管政策、社會治理三方面治理挑戰。
為保障低空經濟全鏈條發展,方正杰提出構建人民法院協同治理的三維保障機制:在思想意識方面,不斷提升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意識,強化服務保障機制建設;在發揮司法職能方面,努力發揮定分止爭職能作用,維護各類主體合法權益;在延伸司法職能方面,多措并舉,形成合力,共構低空經濟基層治理體系。
在隨后的與談環節中,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曹陽表示,方正杰院長從低空經濟發展現狀與政策現狀出發,揭示了低空經濟“強鏈條、廣融合、深輻射”的產業特性,以實證視野系統分析了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法律風險、監管真空與治理挑戰,進而提出人民法院通過司法服務保障低空經濟產業全鏈條發展的具體措施與建議。講座提出的問題與建議,前瞻性與針對性強,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對“如何發揮司法在促進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引導、示范、保障作用”這一重要課題提出了啟迪性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建議。
曹克睿
《訴訟中的法律適用思維》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商事審判庭庭長,二級高級法官
曹克睿現場授課
第三講的主講人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商事審判庭庭長,二級高級法官曹克睿。曹克睿具有三級法院工作經歷,長期從事商事審判與司法理論研究工作,主持及參與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10余項,在商事裁判規則提煉和法律適用方法創新領域成果豐碩。本場講座由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院長、教授魏治勛主持。
“為什么要培養法律適用思維?糾紛分析處理的總體路徑是什么?”曹克睿以商事審判典型案例為引,揭示了訴訟中法律適用思維的復雜性,并提出“定爭—找法—明權—適法”四步路徑,建立掌握糾紛事實、確定請求權基礎、固定權利請求、運用法律解決爭議的解紛思維,強調從事實還原到要件歸入的邏輯閉環。
“適法的核心在于圍繞法律的構成要件進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法律的‘文義’和‘法意’的基礎上,準確地適用法律。”為破解法律適用難題,曹克睿向聽眾們分享了兩大思維工具:在要素解構層面,強調立法本意、法條要素、層次分析與事實歸入的系統性思維模式;在訴訟主體層面,提煉出原告訴訟思維、被告抗辯思維、法官裁判思維的多主體穿透式審查思考方式。
在隨后的與談環節中,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教授張進德表示,曹克睿庭長圍繞法律適用思維,生動且深刻地闡釋了一個命題:“立法文本不是法律,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在糾紛處理的整體路徑層面,闡明了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并不是簡單的“兩步走”關系,而是交互發生作用的水乳交融的關系。在法律構成要件分析的層面,從立法本意、法條要素、法律層次和事實歸入四大視角展現了一幅立體式法律適用圖景。同時,涉及了訴的客觀預備合并、成文法文義解釋局限性克服、法律條文層次分析等諸多細節審判思維,深具啟發與借鑒意義。
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教授鄭金玉表示,曹克睿庭長的講座清晰闡釋了法官在訴訟實踐中法律適用的思維邏輯,揭示了法律適用從知識儲備到實踐智慧轉化的方法論要義。鄭金玉提出法律適用的邏輯閉環需把握兩大核心:“知法用法是司法公正的認知前提”與“法律后果與訴訟請求的映射關系”,強調法律適用必須具備對法律規范的穿透性理解,精準把握其司法應用場景,實現個案中法律與事實的雙向校準,而訴訟請求與法律效果的對應關系構成裁判基準,應恪守“訴審一致”原則,確保當事人主張與法律效果的嚴密契合。
黃伯青
《刑事審判如何實現情理法融合》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刑事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
黃伯青現場授課
第四講的主講人是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黃伯青。作為深耕刑事審判領域多年的資深法官,黃伯青長期從事刑事審判與司法理論研究工作,曾參與多起重大刑事案件的審理,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本場講座由上海政法學院教務處處長、教授趙運鋒主持。
“執法辦案做到情理法兼顧,既是對中華優秀司法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新時代公正司法的應有之義,更是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所作的正確回應。”講座中,黃伯青結合近年來參與審理的輕微暴力致人傷害案件、醉駕型危險駕駛案、證券領域新類型犯罪案件等典型案例,講解司法實務中如何做好情理法的融合。
“國法是底線,天理是精神,人情是溫度。”黃伯青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刑事法官如何運用“遞進式四步法”檢驗案件是否做到情理法融合,如何以“一體化裁判理念”為指引,確保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雙向調節功能的實現。
在隨后的與談環節中, 華東政法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教授李翔表示,黃伯青庭長的講座揭示了司法實踐中情理法沖突根源,深刻闡釋了刑事審判中“情理法融合”的實踐邏輯,并提出了“遞進式四步檢驗法”與“三同步法”,為平衡法律專業判斷與社會樸素正義觀提供了方法論。李翔認為,法官需結合法定刑配置的立法意圖,在通過個案裁判參與社會治理時,既要堅守法律底線,又要回應公眾對司法溫度的需求。同樣的,其他法律共同體也應兼具專業理性和人文關懷,方能踐行“看得見的正義”。
“隨著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推進,人民法院應如何構建更適應數字時代的行政爭議解決機制 ?”
“低空經濟發展趨勢對相關領域案件審判思路會產生新變化嗎?會在哪些方面變化?”
“復雜商業訴訟中,怎樣平衡法律適用的靈活性與原則性?”
“如何理解司法審判中情理法融合與‘三個效果’統一的關系?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情理法融合有何指導作用?”
深入淺出的授課內容讓聽眾們深感意猶未盡,紛紛提出疑問、表達感想,實務專家們逐一作詳盡解答。
聽課現場
聽聽講課現場的他們怎么說?
易李遲睿
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
2021級本科生
讓判決穿透形式正義、實現實質公正
曹潔副院長以“包鄭照案”為切入點,深入剖析行政訴訟核心,強調司法裁判應超越形式審查,追求實質爭議化解,并提出“穿透式審判”理念,要求法官不僅審視行為合法性,更要解決訴求根本,糾正機械司法。行政訴訟旨在實現司法智慧與治理效能的統一,通過協同處理交叉案件、平衡公益與私權,將司法裁判轉化為社會矛盾的化解器。法律人應認識到法治進步依賴于立法與司法的雙重努力,承擔起讓判決穿透形式正義、實現實質公正的歷史使命。
李瑁
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
2024級本科生
成為新興業態法治化進程的參與者和引領者
方正杰院長在講座中系統梳理了低空經濟的產業鏈、應用場景及政策法規現狀,并結合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司法實例,指出新興領域可能帶來的刑事犯罪、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爭議等法律挑戰。針對治理難題,他提出構建“全鏈條”協作機制、強化司法服務保障等對策,強調法律需與時俱進以回應技術革新。法律人應兼具扎實理論功底與敏銳時代嗅覺,主動參與社會變革,成為新興業態法治化進程的參與者和引領者。
趙怡凡
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
(調解方向)2023級本科生
在具體糾紛的褶皺處探尋立法深意
曹克睿庭長將訴訟思維拆解為精密儀器的演示,以“定爭-找法-明權-適法”四步路徑為框架,通過真實案例拆解法律條文如何在糾紛中從“扁平文本”轉化為“立體規則”,展現法律適用思維的實踐魅力。法律條文的意義不僅在于文字表層,更需在具體糾紛的褶皺處探尋立法深意。法律適用思維是需要反復淬煉的技藝,法律人既要穿透法條形式,又要洞察實質邏輯,時時鍛煉將抽象概念轉化為適法實踐的能力。
杜涵
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
2023級研究生
在恪守法律專業性的同時,兼顧社會公眾樸素正義觀
黃伯青庭長從政治政策維度系統闡釋了“天理國法人情”有機統一的法理基礎與實踐必要性,通過典型案例剖析情理法沖突形態及成因,提出“遞進式四步法”與“三同步法”裁判糾偏路徑。刑事司法需在恪守法律專業性的同時,兼顧社會公眾樸素正義觀,通過靈活運用法律解釋方法激活情理性條款,將個案裁判與社會教育功能結合。法律人應通過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的統一,作出既符合立法本旨,又經得起社會實效檢驗的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
來源丨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門:干培處
文字:楊怡倫
攝影:許超
責任編輯:胡明冬
編輯:左雨欣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