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了業博士都得撿垃圾,為何當代年輕人畢業即失業?為何現在學歷不值錢?面臨這種就業困境,我們又該如何生存呢?今天我們一起好好聊聊。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今年5月份,光是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就有600多萬,處于失業狀態。這些人中,高學歷人群居然占多數。當代年輕人即便有班可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往往也只夠日常開銷,還要時刻擔心公司降本增效、裁員廣進。
曾幾何時,考上中專,縣里面拉橫幅;考上大學,全家改變命運,一個人養活全家的情況比比皆是。難不成從前的人有什么特殊的“Buff”加持?
可能還真不是。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當中,國家大力發展工業,提高國內生產力,增強安全保障,所以能進廠的技術型人員非常搶手。當時,能上個中專,有一技之長,真的是全家人的驕傲。
到了90年代,中國成功加入世貿,打開全球市場,對外貿易一度成為經濟發展的側重點。具備更強學習能力、掌握更高技術的大學生成了“香餑餑”,這是時代浪潮下的就業潮。
到了我們這一代,國際環境惡化和國內競爭內卷,讓每個人都像是擱淺在沙漠中的魚。工廠招工少,寫字樓瘋狂裁員。
新中國成立以來,已順利度過了兩輪大規模的失業潮。第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經濟復蘇,崗位供不應求;第二次是90年代,國企尾大不掉,引發下崗潮。
面對此次失業態勢,我們要如何刮骨療毒呢?
就目前的態勢,國家會從產業升級下手,持續推進更多的產業,猛攻原有霸權,拿下足夠的就業崗位。就像華為系統與美國對抗,國產新能源汽車進擊歐美。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指向我國國際地位的日益強大,以及對美好生活愿景實現的雄心。
而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專建設,勞動力分配越來越均衡,這種畢業即失業的狀況一定會得到好轉。對于我們個人來說,在這一階段,要不斷強化自身,多領域、跨領域學習,補充技術領域新知識,增強對現金流的管理,及時把握每一個新鮮機遇。
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