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幾個月,總的拿出點政績來吧?
B61-13不知道出滿月了沒有,就早早地搬出來顯擺......
言歸正傳,B61-13是個什么玩意。
說B61-13前,就要先說說B61核彈這個系列。
B61戰術核彈其實早在1961年就立項了,屬于老古董級別;自身沒有動力源,但彈體強度可以承受得住超音速飛行時所帶來的壓力。
另外,準確地來說它屬于戰術核彈的一種,不過加載大當量核彈頭后(爆炸威力在300噸至40萬噸,TNT爆炸當量可調),也被美國稱為戰略核彈。
B61在1968年量產,目前這個系列總共造了大3100多枚,現役750枚左右,其中戰略級150枚、戰術級400枚,儲備戰術級200枚左右。
同時已經迭代了12次,其他在役的型號還有B61-3、B61、B61-4、B61-7、B61-10、B61-11和B61-12。其中B61-12就是在此之前的最新型號。
不過說是更新迭代,實際上就是用舊零件加工,老美騙人的把戲。
比如B61-7就是用B61-1的零件組裝,加了點所謂先進技術。后面的新型號都玩了這種套路。目的除了面子外就是省錢。
但真的省錢嗎?
按2012年某機構的評估,當時重量320多公斤的B61-12單枚成本2800萬美元;
也就是說,換算下來B61核彈每公斤的價格比當時的黃金還貴。
再說說這個所謂最最新型號B61-13 。
2023年,美國空軍正式宣布啟動B61-13型核彈的研制和部署方案,計劃替代此前裝備的B61-7型核彈。
根據美國空軍最開始想法,B61-12除了替代B61-7外,還取代更早的B61-3和B61-4。
(B61-13計劃如果順利執行,生產數量將達到美國核武庫現存的B61-7核彈數量)
B61-13也是一種具備一定侵徹能力的無動力精確制導核航彈。
要說的是,B61-13是在B61-12基礎上“造”出來的,二者都用了相同的制導尾翼套件,所以在外觀和尺寸上基本一樣。
具體數據是----
B61-13長約3.66米,彈重約374.21千克,應用“慣性制導+復合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具備較好的打擊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對目標的命中精度(CEP)可控制在30米內,并能允許載機在2馬赫或最低15米的飛行條件下進行投放;
同時具備空爆、地面爆炸和鉆地攻擊能力。
(61-13外觀與B61-12基本類似)
當然,兩種核彈絕不是完全一樣。
最大的區別在于,B61-13用了更大威力的戰斗部,爆炸威力可達到36萬噸TNT當量,是他們吹胡的廣島原子彈 21 倍。而B61-12最大爆炸威力只有5萬噸TNT當量。
所以,理論上B61-13具備更強的毀傷能力,不僅可以摧毀大面積的地面/海面目標,也可以打擊地下更深的目標。
但有些東西并不是威力越大越好。
正因為它威力大,反而格外敏感,所以B61-13未來只部署在美國本土空軍基地,且只由美國空軍裝備的戰略轟炸機(B-2A以及未來的B-21)投放。
要知道它的前輩B61-12,除了美國戰略轟炸機可以投放外,什么F-35A、F-15E等戰術飛機都能掛載。另外,B61-12還能“出國游玩”存儲在駐扎歐洲的美國空軍基地。
一句話,B61-12不論使用還是部署都非常靈活。
(載在F-15E戰斗機掛架下B61-12型核彈)
問題來了,老美為什么還要搞B61-12?
用美國國防部當時公布關于B61-13核彈新聞時,說:
研發這個型號是軍方經過了幾個月的審查和評估之后作出的重要決定,該武器的研發和部署并不是為了應對某一個國家或當前特定事件,而是根據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作出的合理性決策。
真信就上當了。
用美國媒體《戰區》的話說就是:
“該型核彈的實際目標就是為應對包括俄羅斯、中國等國家的固導彈發射井等地下重要軍事設施,還貼心的附上了一則關于中國軍力發展報告?!?br/>
另外,《戰區》也提到俄羅斯在2021年剛建好的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就藏在地下.....
也就是說,美國提前公布B61-13,除了特朗普著急往臉上貼金外,再就是通過該核彈高當量、精確打擊和靈活部署,來重塑核威懾。
只是,靠這么一個套著新馬甲的古董玩意,會不會又鬧出笑話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