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深夜一點,國防科技大學走出一個人,他在校門口等待片刻坐上一輛黑色的轎車,但沒過多久這輛汽車被撞得稀爛。
救護車、警車的警報器打破了北京夜間的平靜,官媒發布通告:我國著名科技專家馮旸赫因公犧牲。
馮旸赫的去世,不僅在國內掀起廣泛討論,也引爆了外媒。
《南華早報》等外媒紛紛發文,大致意思是馮旸赫的犧牲讓中國再遭重創。
那么,馮旸赫遭遇車禍為何在國內外引起這么大的反應?外媒的表述是言過其實,還是實情?除了他,我國還有哪些出車禍的專家學者?
軍事科技先鋒
黃土高原的風沙大得嚇人,甘肅平涼卻以與眾不同的韻味,孕育出了馮旸赫。
他出生于1985年,是寒門走出來的貴子,而黃土高坡的厚重和包容,影響著他短暫一生的方方面面。
2003年,馮旸赫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就讀指揮自動化工程,后來師從信息與管理學院總工程師劉忠教授。
2003年的中國是什么樣子的?
軍隊震驚于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武器裝備的先進倒是其次,他們指揮控制系統集指揮、控制、通訊、情報于一體,其開創性震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
年紀稍長一些的劉忠立志報國,在電視上看到我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馮旸赫,也下定決心要成為中國強大起來的一份攻堅力量。
因為同一個信念,他們共同努力著。
2008年,馮旸赫因學習突出,連年拿獎學金,有幸獲得了到外國交流的機會,這一次他接觸到了軍事人工智能,隨即產生更深的興趣。
跟著劉忠教授學習,他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沒有因為對方是導師就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
科技是在糾錯的實踐中不斷發展,那個項目也因為結合了兩個人的想法得到升級。
馮旸赫在不斷學習進步,2021年后他去往美國深造,在哈佛大學和愛荷華大學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從國外傳回來的反饋來看,他的能力受到國際的肯定。
我國有著14億的人口基礎,從來都不缺乏人才,但有很多神童、高學歷人才到國外留學深造,從此留在了國外,比如神童何碧玉、現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尹希等。
留學期間,美國各高校給馮旸赫拋去的橄欖枝不少,他始終牢記自己出國的目的是強國,不為誘惑所動。
學成后,馮旸赫拿著博士學位返回國內,成為母校的一名講師。
對其他人來說,熬職稱或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卻覺得從基礎做起,一步步提升能讓自己更全面。
因為一個強國夢,他熬夜寫論文、做研究,一步步升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最后管理了一個省部級實驗室。
截止車禍前,他出版了4本書,有22個專利,發表了60多篇論文,多篇被SCI收錄。
到這里,或許還有人不清楚馮旸赫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很簡單,他研究如何將人工智能塞進軍事指揮中,幫助軍事指揮中心分析數據,輔助決策者下達命令。
諸如“兵器推演”“貝葉斯理論”,都是馮旸赫的“戰顱”智能決策平臺的一部分。
在他生前,“戰顱”一代已經投入部隊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國的軍隊信息化作戰能力。
但由于是一代產品,“戰顱”還存在很多不足……
步履不停
2023年,馮旸赫帶領團隊潛心鉆研“戰顱”二代的研發。
在生活中,他體貼學生;在思想上,他為學生指引方向;而在研究上,他作為實驗室的領頭人,加最晚的班,熬最深的夜,整宿泡在實驗室,任何一絲靈感都會反復驗證。
6月30日晚,馮旸赫又在實驗室留到了深夜。
因項目到了關鍵節點,次日凌晨一點左右他才匆匆回家,在校門口通過滴滴打車叫了一輛黑色轎車。
凌晨2點35分,黑色轎車行駛了一段時間后突然偏離了軌道,而對面的車道上有一輛急速行駛的大貨車。
夜間視線不好,貨車司機不知道是沒看清楚路況,還是疲勞駕駛,總之他沒能緊急避讓。
兩車相撞,轎車的車頭撞到了貨車的車身,因體量的不同,轎車被撞得稀爛,馮旸赫被困后座,昏迷不醒,情況不明,貨車司機還有意識,趕緊報警和撥打急救電話。
警察、醫護、消防三方緊急出動、分工合作,但是馮旸赫傷情嚴重,還是太遲了。
醫生宣布他死亡,這一年馮旸赫38歲,他的雄心和夢想戛然而止。
事后,外媒可以渲染這一事件,進行惡意解讀,官方及時公布了調查結果,大致是司機疲勞駕駛或操作失誤引起了車禍。
另一方面,馮旸赫的離開沒有導致“戰顱”二代研發腰斬,我國科研工作者接手了他留下來的工作,用新一代“戰顱”來懷念他。
“戰顱“戰法推演
如今,“戰顱”智能決策平臺在解放軍中更廣泛地鋪開,他的在天之靈也該欣慰吧。
然而,我們發現因車禍而亡的科學家、名人不止馮旸赫一個。
結語
2019年,我國工程院院士寧濱,在趕往下一個工作地點時遭遇車禍身亡。
幾天之前,我國文博專家吳遠明也因車禍去世。
這些年,我國因車禍去世的名人不在少數,在明確都是意外的情況下,希望此類事情越來越少。
參考資料:
環球網:著名文博專家吳遠明在杭辭世 曾無償捐公百件歷代珍貴紫砂茶具
極目新聞:2023-07-15:著名人工智能專家馮旸赫因公犧牲,英年38歲,曾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人民網:“戰顱外腦”裝備部隊 助力我軍一招制敵——記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總工程師劉忠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