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可2025年初夏,我在滇南小城的糟心經歷愣是把這句話倒過來寫成了"近鄰不如遠親"。當時短視頻平臺有個爆款挑戰叫#我家門口最云南#,我跟著潮流在院門口種了七叢鳳尾竹,沒想到這青翠欲滴的竹子愣是成了照妖鏡——照出鄰居張嬸家燒紅的眼珠子。
5月18號大清早,我正蹲在青石板臺階上給竹根培土,張嬸端著個豁口搪瓷缸晃過來:"小蘇啊,竹子長得真旺相,我家阿旺這兩天總往你門口湊。"她家那只見人就齜牙的土狗能看竹子?我還沒咂摸出味兒來,三天后對著門口被削得光禿禿的三根竹樁子才恍然大悟:原來狗看竹子是假,人看不得竹子旺才是真。
你說這都2025年了,北斗衛星都組網成功了,怎么還有人信"門前三箭,家宅不安"的老黃歷?更絕的是社區調解員老王掏出手機給我看數據,說光是今年前五個月,滇西南地區因為"風水糾紛"報案的就有187起,比去年漲了23%。看著竹樁切口處滲出的汁液,我真想問老天爺:這年頭,連竹子都要替人擋災嗎?
那是個能把人曬脫皮的午后,我剛從農貿市場拎著兩兜菌子回來,老遠就看見我家青瓦白墻前圍著一圈人。走近了才發現,三天前還綠云般的竹子叢禿了三根,切口齊整整朝著我家大門,活像三支直戳心窩子的箭。
"蘇妹子你可算回來了!"隔壁開客棧的陳姐一把拽住我胳膊,"早上九點來鐘,張嬸帶著她侄兒,拎著柴刀咣咣就是三下。"我盯著竹樁上干涸的汁液,突然想起三天前張嬸夸竹子時,眼角那簇跳動的火苗——敢情不是羨慕是妒火。
沖進張嬸家院子時,她正坐在葡萄架下揀豆角,見我進來眼皮都不抬:"喲,蘇老師來視察民情啦?"我舉著手機里拍下的竹樁照片懟到她眼前:"您這是唱哪出?《水滸傳》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老太太撣了撣圍裙站起來,個頭還沒到我肩膀,嗓門倒是震得葡萄葉直顫:"我家阿旺自打你種了竹子,天天躥稀!這三根正對我家灶王爺,不砍留著克我?"
圍觀群眾里爆出聲嗤笑,開茶館的老李頭搭腔:"張嬸,您家狗吃菌子中毒怪竹子,這道理比瀾滄江的水還渾吶!"這話不說還好,一說老太太直接抄起掃帚往我這邊指:"你們城里人就會搞這些彎彎繞!上個月工商局來查我臘肉作坊,保不齊就是你舉報的!"我氣得腦仁疼,掏出手機就要報警,被趕來的社區老王攔下了。
調解室墻上"民族團結示范社區"的銅牌明晃晃的,老王端著茶杯直嘆氣:"小蘇啊,你家竹子是長得忒好了。上周張嬸家臘肉作坊被查,她非說是你家竹子擋了財路。"我盯著調解記錄本上歪歪扭扭的簽字,突然想起上個月飄進院子的腐臭味——敢情是張嬸無證經營被查,倒打一耙賴上我了?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扛著GoPro蹲在竹子叢里。七點剛過,就見張嬸侄兒拎著鋸子往這邊蹭。鏡頭里他鋸到第二根時,我舉著《民法典》物權篇條款跳出來,把這愣頭青嚇得鋸子都砸腳上了。當天下午,社區公告欄貼出"損壞他人財物賠償公示",張嬸家要賠我兩千塊。
本以為這事就算完了,誰承想周末刷抖音,竟刷到張嬸哭訴的短視頻。濾鏡開到十級的畫面里,老太太抹著根本不存在的眼淚:"城里人欺負我們老人家..."評論區炸了鍋,有說我得理不饒人的,也有罵封建迷信害人的。最絕的是同城熱搜榜,#最美鳳尾竹變傷人箭#的話題愣是沖到前三。
周一早上開門,我差點被堆在門口的菌子筐絆倒。張嬸縮在墻根陰影里,聲音蚊子哼哼似的:"阿旺...確實是我喂了隔夜菌子..."我彎腰扒拉菌子筐,發現底下壓著捆新竹苗。抬頭正撞見老太太躲閃的眼神,突然明白她侄兒這兩天偷偷摸摸在刨什么——原來是把砍掉的三根竹子補種回來。
這場"竹子引發的血案"最終以抖音道歉視頻收場,張嬸舉著補種的竹苗說"要跟年輕人學科學"時,背景音里還有阿旺啃骨頭的吧唧聲。社區統計顯示,五月后半月關于風水糾紛的咨詢量驟降40%,老王說這叫"一竹激起千層浪"。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里寫"憐憫心是種天然美德",我倒覺得嫉妒心才是人性原罪。你看那三根竹子,本是同根生,卻因長得高就要挨刀——這不正是現實版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但有意思的是,補種的新竹冒尖時,我發現張嬸家臘肉作坊悄悄掛上了營業執照。
所以啊,哪有什么風水相克,不過是人心彎彎繞。就像竹子被砍了會發新芽,見不得人好的心病,終歸要靠自己治。下次再聽見誰家吵吵風水不好,我準保遞把鋤頭:"來,跟我種竹子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