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清楚高脂高糖食物是長胖的“元兇”,可鮮有人知,吃得太咸同樣會讓人體重超標,肚子漸漸鼓成“將軍肚”。
權威醫學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日常鹽分攝入過多,會顯著提升肥胖風險。這是因為攝入過量鹽分,會干擾人體正常的代謝機制。
一方面,鹽會使體內水分潴留,導致身體水腫,看起來“虛胖”;另一方面,高鹽飲食可能影響激素平衡,刺激食欲,讓人不自覺攝入更多食物,進而導致熱量過剩,引發肥胖。
而且,腹部脂肪堆積往往更為明顯,就形成了常見的“將軍肚”。
吃的太咸,危害遠超想象
很多人覺得飯菜沒鹽沒味,習慣吃得咸一些,卻不知其危害極大。
1.損傷腎臟
腎臟是調節體內水鹽平衡的重要器官。攝入過多鹽分,腎臟需加倍工作來排出多余鈉離子,長期高負荷運轉,腎臟負擔加重,易引發腎小球損傷,增加患慢性腎病風險,還可能導致腎功能衰退。
2.誘發高血壓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攝入過多會使體內鈉離子濃度升高,導致血管壁細胞腫脹,血管腔變窄,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升高。長期高鹽飲食是高血壓的重要誘因,而高血壓又會進一步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等。
3.損傷胃黏膜
高鹽食物會直接刺激胃黏膜,使其充血、水腫、糜爛,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同時,高鹽環境還可能促進幽門螺桿菌感染,增加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發病幾率。
4.加重鈣流失
人體攝入過多鹽分后,腎臟在排出鈉離子的同時,也會排出一定量的鈣離子。長期高鹽飲食會導致鈣流失增加,引發骨質疏松,增加骨折風險,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需注意。
身體出現這5種跡象,代表你鹽可能吃多了
鹽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但攝入過量卻會給身體帶來諸多隱患。當身體出現以下5種跡象時,就提示你鹽可能吃多了。
1.頻繁口渴
吃太多鹽后,體內鈉離子濃度升高,細胞內水分會向細胞外滲透,導致細胞失水。為了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大腦會發出口渴信號,促使你多喝水。如果你總是莫名感到口渴,即使喝了水不久后又想喝,那就得反思是不是鹽吃多了。
2.手指變粗
體內鹽分過多,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減少水分排出以稀釋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這就會導致水分在體內潴留,引起水腫。手指部位較為明顯,可能會感覺手指變粗、發脹,戒指也變緊了。
3.反應變慢
長期高鹽飲食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高鹽會使體內炎癥因子增加,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長此以往,大腦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情況。
4.頭痛
攝入過量鹽分會使血壓升高,而血壓的劇烈波動會刺激腦血管,引發頭痛。這種頭痛通常沒有特定的發作部位,可能是一側或雙側太陽穴、后腦勺等部位疼痛,休息后也難以緩解。
5.尿頻
當體內鹽分過多時,腎臟會努力將多余的鈉離子排出體外,這就需要更多的水分來溶解和運輸鈉離子,從而增加了尿液的生成,導致尿頻。
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大家控制每日鹽分攝入量,成人每天不超過5克。少吃腌制食品、加工肉類等高鹽食物,多吃新鮮蔬果,保持清淡飲食。
減鹽不減味,美味小妙招
想減少吃鹽又讓食物美味,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 善用天然香料
- :用蔥、姜、蒜、八角、桂皮等天然香料增添風味。比如燉肉時放些八角、桂皮,能讓肉香氣四溢;炒菜時多放蔥姜蒜爆香,提升菜品鮮味。
- 巧用酸味食材
- 檸檬、醋等酸味食材可替代部分鹽。做涼拌菜時擠點檸檬汁,酸爽開胃;燒魚時加少許醋,既能去腥又能提鮮,減少鹽的用量。
- 借助鮮味食材
- 香菇、海帶、蝦皮等自帶鮮味。煲湯時放些香菇、海帶,讓湯鮮味濃;炒菜時加一點蝦皮,增加鮮味層次,降低對鹽的依賴。
- 把控放鹽時機
- 菜快出鍋時再放鹽,這樣鹽能附著在食材表面,咸味更明顯,減少鹽的使用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