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綠色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機動車正承擔著日益突出的交通功能。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非機動車保有量非常高,電動自行車增長迅速,保持著每年增長100萬輛的速度。
隨著非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停放需求也越來越大,為了解決停車難題,2024年市交通部門組織各區在53個重點地鐵站周邊設置了4.2萬個非機動車停車位。2025年,交通部門計劃再推進50個地鐵站點和40個學醫景商重點點位的非機動車停放治理工作。
2到7公里的出行中,電動自行車出行占30%以上
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事務中心副主任歐陽松壽表示,目前北京市非機動車保有量非常高,尤其是電動自行車增長迅速,保持著每年增長100萬輛的速度。而且市民騎車出行的場景越來越多,像上班、去公園、購物等等,在中短途出行里占比很高。2023年北京市交研院做了一個統計,2到7公里的出行中,電動自行車出行占30%以上。
隨著非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停放需求也越來越大。
為加強非機動車停放秩序管理,2024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強非機動車停車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非機動車停車管理工作方案》,重點治理軌道站點、學校、醫院、景區、商場等重點場所周邊非機動車停放秩序。
歐陽松壽表示,2024年市交通部門組織各區政府完成了53個一級軌道站點各站口兩側道路延長線150米范圍內非機動車停車位“應劃盡劃”,共提供了4.2萬個停車位,新增引導標志標識200余處,還針對14個學醫景商點位試點開展治理,初步形成示范效應。2025年,計劃再推進50個軌道站點和40個學醫景商重點點位的治理工作。
地鐵站、學校、醫院、景區、商圈周邊非機動車停放壓力大
雖然近年來交通部門針對非機動車停放難題持續開展治理工作,但在城市整體范圍內,非機動車停放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存在停放設施不足、分布不均以及亂停放現象。
通過對市民投訴和現場調查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交通部門發現非機動車亂停放的“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地鐵站、學校、醫院、景區、商圈周邊。
在地鐵站周邊,很多市民騎非機動車去接駁,但地鐵站出入口站前廣場面積有限,容納不下高峰時段大量的非機動車。比如沙河站、霍營站、西二旗站,工作日早晚高峰時周邊停車量劇增,停車位不夠,停車就亂了。以沙河站為例,高峰時段非機動車停放達近萬輛,非機動車尤其是電動自行車數量過多、堆疊嚴重,嚴重影響市民通行和環境秩序。
在學校上學、放學時段,家長騎車接送孩子,校門口兩側的非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存在安全隱患。
“醫院周邊同樣面臨著比較大的非機動車停放壓力。”歐陽松壽表示,大多數醫院不允許職工把車輛停放在內部,醫院門口及周邊道路經常出現隨意停放的情況。比如北京協和醫院,在就醫高峰時段,非機動車大量溢出至公共空間,占壓盲道、占用非機動車道停放,秩序混亂,阻塞通行。
旅游旺季時,各大公園景區出入口空間有限,管理難度大,容易出現無序停放,非機動車常堵塞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商圈方面,由于客流量大,非機動車出行需求多,但停車空間有限,也容易出現亂停亂放堵塞道路的問題。“很多商圈附近沒有設置外賣車輛臨時停放區,違規停放問題就更突出了。”歐陽松壽說。
沙河地鐵站周邊將開展環境整治,增設非機動車停車位7000余個
歐陽松壽表示,針對上述亂停放的“重災區”,各區多措并舉、因地制宜,探索了許多治理路徑,也形成了一些經驗案例。
例如,昌平區沙河地鐵站將通過地鐵站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利用現狀空地、加油站遷移空地、周邊不規則用地,增設非機動車停車位7000余個,解決周邊居民接駁停車需求,提升城市環境。
西城區西直門凱德茂通過拆除商場東側現狀非機動車道兩側護欄,新增花箱和出入口方便外賣車輛快速進出;增設阻車樁、電動自行車分區停放指示牌,通過“去桿增箱添豁口”,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200余個;拆除商場南側施工圍擋,釋放空地1400平方米,可容納400余輛非機動車停放,基本實現停車供需平衡。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張磊 校對 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