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醫生說,我爸最壞的結果可能連坐輪椅都不行。現在他不但可以直線行走,而且還可以轉彎、上下坡、變速行走,我真的肉眼可見地看著他每天都在進步……”看著61歲的父親重新站立行走,女兒小金不禁感嘆:不可思議的奇跡發生了!
從3樓房頂墜落 導致完全性截癱
術后兩個月 在助行器幫助下
能直線行走、轉彎、上下坡、變速行走
老金今年61歲,老家在金華。去年10月, 他為了修繕屋頂,不慎從3層樓高的房頂上墜落,導致胸3/4椎體骨折。
被送到當地醫院后,老金被診斷為 完全性截癱。盡管在脊椎手術后做了為期4個月的系統康復訓練,但雙腿依然無法抬起,運動功能無明顯改善,且大小便無法自主控制、感覺減退,根據當時狀態,當地醫生評估他恢復自主行走的可能性非常小。
原本老金以為自己這輩子再也沒有希望站起來了,直到去年年底,當地醫院康復科主任告訴他女兒,現在有一項 “脊髓神經接口”新技術,有望讓癱瘓患者重新站立行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正在招募脊髓損傷的志愿者。
“醫生問我們想不想去嘗試一下,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有希望總比沒有強。”今年3月,小金陪同父親來到浙大二院,接受了國內首例“閉環脊髓神經接口”植入手術。
來源:都市快報
術中,神經外科醫生在老金腰部脊椎中精準植入了一根帶有16觸點的脊髓刺激電極,并在其腹部植入火柴盒大小的無線可充電刺激控制器。值得一提的是,術中使用的皆為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術后,老金進入新的康復進程。項目團隊進一步開展了刺激模式與刺激參數優化調試:術后第3天,老金即能實現彎腿、抬腿等動作控制;術后第15天,成功實現自主站立及行走動作;術后一個月,下肢運動功能顯著改善,在助行器幫助下,恢復自主邁步行走。通過脊髓刺激配合系統化康復訓練,術后兩個月,老金已經能夠實現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直線行走、轉彎、上下坡、變速行走等多種日常活動。
更令人欣喜的是, 老金的下肢感覺功能也逐步恢復,腿部有疼痛感知,也會出汗;而且 自主排便功能恢復,排尿功能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我現在每天看到爸爸在一點點慢慢進步,真的是肉眼可見的變化,心里真的很開心!”小金說,前幾天天氣不錯,她還陪著爸爸去逛了西湖。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
能夠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老金是該研究項目的首例手術患者,此次手術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脊髓神經接口及神經功能重塑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接下來, 他將進一步接受脊髓神經接口治療與康復訓練。面向不同生活場景和功能需求,項目團隊將持續優化治療方案,幫助他更好更快地恢復。
同時,研究團隊也將不斷升級脊髓神經接口系統,更好地控制性能。“我們相信,老金能夠在不遠的將來,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團隊主刀醫師、浙大二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朱君明主任醫師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表示:“在邁向世界一流醫院的征程中,浙二人定會持續在臨床中發現問題,以臨床醫生為核心開展跨團隊、跨學科協作,完善層次清晰的全鏈式、交互式、多團隊合作交叉融合創新模式,進行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成果轉化,奮力突圍破解一系列重大難題,為人類健康貢獻更多更大的浙二力量!”
脊髓神經接口技術
是怎么讓患者重新站起來的?
數據統計,我國約有370萬脊髓損傷患者,且每年新增超過9萬人。而脊髓神經接口新技術,為這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復帶來了新的希望。
脊髓神經接口技術是怎么讓老金重新站起來的?
朱君明主任醫師解釋道: “如果把脊髓上的信號傳導比作高速公路,老金的脊髓損傷情況就像高速公路遭到了破壞導致大部分車道無法通行,我們團隊采用的脊髓神經接口技術就好比修復受損道路,重新增強了車輛通行能力。”
脊髓神經接口的核心,在于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和增強受損脊髓的信號傳導,從而加強脊髓的神經修復,加速自主功能恢復。團隊聯合企業開發了一套多模態脊髓硬膜外刺激系統,集成16觸點刺激電極、全植入式脊髓刺激器、無線肌電信號采集設備以及調控軟件等功能模塊,實現精準刺激輸出、靈活觸點配置、閉環反饋等功能。
在臨床試驗過程中,研究團隊利用特定刺激觸點組合下的精確電刺激,實現對受損脊髓神經信號通路的重新修復。同時,利用肌電反饋控制技術,通過捕捉運動過程中的肌電信號,實時計算并調節刺激輸出,形成閉環反饋,實現更加穩定、自然地運動行走。研究團隊還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功能恢復狀態,設計了符合患者需求的康復訓練方法,提高治療效果。
“傳統脊髓刺激器多采用固定刺激模式與參數,臨床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很難做到患者完全恢復自主行為控制。我們更加關注患者自身脊髓功能的恢復與增強,采用特定的刺激觸點組合方式及精確的刺激頻率與刺激強度,結合閉環的肌電反饋等新技術,這對重建生理性步態至關重要。”浙江大學教授、南湖腦機交叉研究院腦機接口與平臺中心主任許科帝介紹。
朱君明主任醫師表示,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繼續推進臨床前瞻性研究,開展臨床被試招募工作,增加臨床落地應用案例,探索更多截癱患者神經損傷修復治療新路徑。
脊髓神經接口治療截癱
面向全國招募10名志愿者
腦機接口是一項具有顛覆性的前沿技術,其不斷迭代突破,正處于應用落地的關鍵窗口期。浙江大學是全國最早開展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究單位之一。
此前,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與浙大二院神經外科已經在腦機接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躋身國際第一梯隊,完成全球領先、國內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手術,實現患者“意念”控制機械手喝水、吃東西甚至書寫漢字,為外傷、中風和漸凍癥等失去運動能力的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另外,浙大二院神經外科還聯合企業研發出國內首創的閉環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癲癇的刺激器,將“腦控”和“控腦”從理念變為現實,使難治性癲癇等患者的智能化治療成為可能。
目前,浙大二院神經外科正在開展空間靶向硬膜外脊髓刺激改善脊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空間靶向脊髓硬膜外刺激技術(TEES)結合系統化康復訓練改善脊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及提高生活質量的可行性(倫理編號:2025-0252)。患者將參加至多12個月的研究程序,包括:植入前評估/康復訓練(8-12周)、設備植入和刺激優化(8-12周)、TEES后系統性康復訓練(5-6個月)。共招募10人,可到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區朱君明主任醫師門診進行評估,門診時間為每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為保護隱私,文內患者和家屬均為化名)
原標題:《全國首例,就在杭州!3樓房頂墜落完全性截癱,治療5個月后,他重新站立行走》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韋嘉維
本文作者:都市快報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