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當前,在數智技術引領下,在高品質生活帶動下,創新技術應用方案、場景競相推出,各種崗位更替明顯加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公示,擬新增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這些新職業、新工種,如同一面鏡子,清晰映射產業變革的新趨勢、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同時也為勞動者就業開辟新賽道。
3月1日,在成都天府國際動漫城,文創產品策劃運營師曾舟在店里給前來參觀的小朋友講解各類收藏的潮玩手辦。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4月24日,在四平市地直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助老員王占野(右)指導一名老人使用健身器材。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2日,在重慶市南岸區,無人機飛行工程師陸子祥在調試主基站設備。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李友元是一名鋼結構裝配工,在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從事鋼結構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5年擬新增的新職業中,鋼結構裝配工位列其中。在李友元工作的現場,記者看到,鋼結構裝配就像“搭積木”一樣,將工廠做好的鋼結構預制構件在施工現場拼裝。
李友元在施工項目現場檢查鋼結構部件。新華社記者 方亞東 攝
“采用鋼結構裝配的方式,一是進度上面可控,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二個方面是方便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有利于環保。”李友元說。
在成為鋼結構裝配工前,李友元在工作中發現:樓層越建越高,對施工安全、效率和環保的要求也更高。場館空間需求越來越大,建筑行業對鋼結構專業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行業前景是越來越明朗,我就想辦法轉型成為鋼結構裝配工。”李友元說。
如今,作為鋼結構裝配工,李友元需要進行全流程的設計和考慮。
李友元在施工現場指揮鋼結構安裝。(受訪者供圖)
據李友元介紹,工作中要考慮到施工現場的起重設備是否能滿足鋼結構安裝需求。運輸過程中,要實地勘測整個交通路線。“勘測完畢后,得到一些障礙數據,再來考慮構件切塊,保證構件做到盡量大,這樣在加工廠完成的工作就越多,現場施工效率也就越能提高。”他說。
李友元認為,工業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構建而成的智能建造,將是未來建筑業生產新模式,也將從源頭上減少建筑行業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4月1日,觀眾在2025江蘇綠色低碳建筑國際博覽會的中建科技展位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拿到這個證的時候我的心情真的很激動。”陸亞云說。
2025年4月28日,全國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發活動在江蘇南通舉行。陸亞云成為首批拿到“長期照護師五級/初級工”資格證書的81人之一。
陸亞云告訴記者,拿到資格證書后,她對未來的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底氣。
長期照護師是國家設立的新型職業工種,旨在解決老齡化社會中失能人群的照護難題,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江蘇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亮表示,這一張薄薄的證書可以進一步增強長期照護人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得到社會各方的認同。“他們覺得這個行業有希望、有前景、有奔頭,從而激發他們自身的內生動能,為失能人員提供更好的照護服務。長期照護師這一職業由零散化、非標化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了。”陳亮說。
4月28日,王汝芳在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頒發活動上展示自己的“000001”編號證書。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從洗發、穿脫衣物等生活照護,到測量血壓、血糖等基礎護理,再到識別噎食、誤吸等應急處置……王汝芳通過了系統的學習培訓,現在,也和陸亞云一樣,“持證上崗”。
“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服務做完以后,人家一聲聲‘謝謝’,讓你覺得雖然累,但是心里特別舒服。”王汝芳說,她們的工作內容看似簡單,實則專業,需要虛心、用心、耐心、細心和專心,還要根據失能人士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服務。
4月29日,王汝芳為服務對象江爺爺換衣服。新華社發(許叢軍 攝)
“做每一個操作,手都要輕,不管是擦身體、換衣服,還是幫他們做按摩,都是要細心的。我是盡最大可能去服務好他們。”
王汝芳說,她將以這份新職業為起點,用專業和愛心服務更多的失能人士和家庭,更好守護失能人士的生命尊嚴。
4月29日,王汝芳(右)和崔恒霞(左)與服務對象江爺爺拍照、錄影,上傳系統進行記錄。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很多人認為我們民宿管家就是鋪床單、端盤子,但是我個人認為我們是一個生活的策展人。”
朱靜,“00后”,大學畢業后,她選擇成為了一名民宿管家。人社部數據顯示,民宿行業蓬勃發展,短短幾年民宿管家從業者就實現由“0”到“百萬”級規模的跨越。2022年,民宿管家列入新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朱靜在位于重慶市巴南區的一間鄉村民宿工作。新華社發
在重慶市巴南區二圣鎮,沿著綴滿野花的小徑深入,一座由農家老屋改造的民宿在霧中若隱若現。據朱靜介紹,入住這間鄉村民宿,客人可以體驗種植時令菜、制作竹筒飯、烤土窯面包、篝火晚會等特色項目,讓“小時候外婆家”的記憶變成可觸及的現實。
區別于標準化酒店的迎客模式,朱靜提前做好“攻略”,在小院周邊就地取材,為每位入住民宿的客人準備個性化的禮物。
“根據不同的客人來了解他的喜好后,給他準備相應的禮物。比如說像小朋友喜歡動物,我就給他做一些動物的標本,擺在房間里面。他們走的時候也可以帶回去,放在家里面,當他看到標本的時候有可能會想起我。”朱靜說。
談起自己的職業選擇,朱靜給記者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曾經有一個情緒不佳的住客連住了一星期,我每天都帶她去摘野菜,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離店時她說‘這里的云會治病’,自己的心情好多了。”
朱靜告訴記者,當時她聽到這句話,心里面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層出不窮的技術新應用、消費新需求、市場新變化,正讓職業二字擁有無限可能。越來越多有韌性、有干勁的人,正敏銳捕捉新的市場需求,努力尋找自己的職業新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