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觀音橋夜市:麻繩系著的母愛與困境…
在重慶觀音橋熱鬧非凡的夜市,煙火氣彌漫在每一個角落。在熙熙攘攘的攤位間,一根磨出毛邊的麻繩顯得格格不入,卻又格外引人矚目。30歲的陳芳(化名)就用這根繩子,將自己和10歲的女兒小雨緊緊拴在一起。
在油鍋熱氣騰騰的炸洋芋攤位前,陳芳忙碌著,她單手熟練地翻炒著洋芋,那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而另一只手則始終牢牢攥緊繩結,一刻也不敢放松。“這繩子拴著我和女兒的命。”陳芳說道,聲音里滿是無奈與堅定。
時間回到2018年的一個冬夜,3歲的小雨突然發起了40度的高燒,被緊急送往醫院后,確診為病毒性腦炎。那一刻,陳芳的生活被徹底打亂,原本平靜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此后的七年里,陳芳帶著女兒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求醫之路,這一路的奔波和花費,讓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不堪重負。
在治療的第三年,丈夫留下2000元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陳芳獨自面對生活的重壓。去年,外婆和母親又接連病逝,這對陳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今,在夜市擺攤的折疊桌上,除了擺放著辣椒罐和收款碼,還壓著一張張泛黃的康復治療單,那是小雨治療的見證,也是陳芳生活的重擔。
“拴著是怕她亂跑,上次差點被摩托車撞到。”陳芳一邊快速翻動著油鍋里的洋芋片,一邊說道。她的手腕上,熱油燙出的疤痕和繩子的勒痕交織在一起,仿佛在訴說著生活的苦難。
每晚八點,是陳芳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她會準時解開繩子,將女兒綁在后背,開始送兩小時的外賣。有一次,在暴雨天送外賣的途中,她不慎摔下山城陡坡,生死瞬間,她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女兒,即便手肘縫了七針,她也沒有掉一滴淚。
攝影師張林偶然間將鏡頭對準了這個特殊的攤位。畫面中,陳芳微微佝僂著腰,專注地翻炒洋芋,而麻繩另一頭的小雨,則正拿著彩色蠟筆認真地涂畫著。張林了解到小雨的治療費還有很大缺口后,悄悄掃碼支付了2000元,想要幫助這對母女。
但陳芳隨后卻追著張林,塞給了他三十份洋芋,誠懇地說:“治病錢不能白拿,您多吃幾頓就當幫我們。”
隨著事件的發酵,三天后便登上了熱搜,引發了3.2億次的閱讀量,也讓更多人看到了腦癱患兒家庭背后的殘酷現實。據了解,我國有200萬腦癱患兒家庭,其中超過六成家庭因為康復治療而陷入貧困。重慶某三甲醫院康復科主任透露,每天都有大量家長帶著被褥在康復科走廊排隊等床位,很多母親因長期的壓力和焦慮,甚至出現了幻聽,總覺得孩子在喊疼。
面對網絡上“帶女兒赴死”的爭議言論,心理咨詢師李薇表示既痛心又理解:“這不是威脅,是求救信號。”目前,重慶殘聯已啟動援助程序,為陳芳母女提供幫助。
但這一事件也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當像陳芳這樣的家庭不得不用麻繩來保障孩子的安全,用自己的力量對抗命運時,社會又該如何構建更完善的制度性保障,為這些家庭織就一張堅實的防護網呢?
深夜,結束一天的忙碌后,陳芳總會留最后兩顆洋芋,和小雨坐在臺階上,靜靜地看著輕軌穿樓而過。“醫生說多認顏色能刺激神經。”陳芳說著,將辣椒面撒成彩虹的模樣。
此時,山城的霧氣漸漸彌漫,籠罩著夜市的招牌,那根磨損的麻繩在路燈下輕輕搖晃,它見證了陳芳母女的艱辛與不易,也丈量著母愛的深沉與苦難的漫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