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灌陽縣文市鎮西就村塘村屯二十余畝的小龍蝦養殖基地,連片水塘波光粼粼,水面下嫩綠的水草隨波搖曳,一只只小龍蝦正悠閑地穿梭其中,好一幅生態養殖的生動圖景。
工人在捕撈小龍蝦。
“先養水、再種草、后養蝦,這是我們打造小龍蝦‘高端樣本’的關鍵。”基地負責人文衍龍一邊抓起一只壯碩的“炮蝦”向記者展示,一邊介紹道,“這種單只重量超60克的‘炮蝦’,屬于行業最高等級。我們基地自2023年3月開啟養殖,一年最多能養殖四批,產量和品質都有保障。”
剛捕上來的小龍蝦腹部潔凈透亮。
得益于“以水為先”的生態理念,基地通過科學調控水質、培育天然水草,為小龍蝦營造出接近野生的生長環境。產出的小龍蝦肉質緊實、膏黃飽滿,腹部潔凈透亮,不見絲毫淤泥附著,且無泥腥味,一經上市便成為廣州、南寧、桂林等高端餐飲市場的“香餑餑”。尤其在春節期間市場供不應求,批發價最高時每斤突破百元大關;即使在日常銷售時段,其每斤價格也要比市場上普通的小龍蝦價格高出不少,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基地負責人文衍龍展示養殖的小龍蝦。
“生態是核心競爭力。”文衍龍坦言,與傳統養殖追求“短平快”不同,該基地堅持“慢工出細活”。前期投入半年時間改良水質、構建水草系統,后期精準控制養殖密度和投喂量,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只為確保小龍蝦品質達到最優。這種“生態優先”的模式,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更實現了養殖尾水零污染,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作為全鎮生態農業的示范點,這里的經驗將帶動更多農戶走上綠色種養之路。”文市鎮鎮長黃永逵表示,目前基地正謀劃擴大規模,并聯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集養殖、觀光、體驗于一體的農旅融合新業態,為灌陽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來源|桂林日報(記者李忠波 通訊員卿華 陸曉嵐)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