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消息,當地時間5月18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布旅行風險等級調整通知,將以色列部分區域列為紅色(極高風險),警示局勢危急。這一預警如同一記警鐘,在中東地區緊張的局勢下,格外引人關注,也凸顯出以色列當前所面臨的復雜且嚴峻的局面。
當日,以色列宣布在加沙地帶重啟地面軍事行動,代號為“基甸戰車”。以軍南方司令部下屬部隊在加沙地帶南北兩端同時發起大規模攻勢。據以軍透露,過去一周,其對加沙地帶超過670個哈馬斯目標實施了空襲,打擊范圍廣泛,涵蓋武器儲存設施、地下基礎設施以及反坦克導彈陣地等。這一系列軍事行動的升級,使得巴以沖突再度升溫,加沙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也愈發嚴重。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表示強烈關切,擔心這將導致更多無辜平民的傷亡和流離失所。
特朗普(資料圖)
在以色列積極推進軍事行動的同時,其與美國之間的關系卻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的音符。近期,美國和以色列在多個關鍵問題上分歧不斷。在也門胡塞武裝問題上,以色列于本月6日大規模空襲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然而同日,特朗普突然宣布美方將停止轟炸胡塞武裝,且美方與胡塞武裝達成的停火協議并未告知以色列,令其猝不及防。
在加沙問題上,特朗普13日談及“盡快結束”加沙地帶戰事,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表示,以軍將在未來幾天“全力進入”加沙。此外,美國與伊朗已舉行多輪間接談判,這對于長期主張攻擊伊朗核設施的以色列而言,無疑是一次打擊。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社論稱,如今特朗普在出現利益分歧時“幾乎完全不考慮以色列”,以色列發現自己被美國“邊緣化”。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美國的中東戰略重心正逐漸發生轉移。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將以色列排除在行程外,選擇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作為訪問對象。這三國在特朗普訪問期間紛紛示好,或贈送私人客機,或承諾對美投資超萬億,或表示愿與美加強軍事聯系。特朗普此行為美國敲定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合作,范圍涵蓋國防、能源、航空等戰略領域。美國看重自身利益,以紅海航道安全、能源通道穩定及經濟合作前景為主要目標,不愿為以色列投入過多外交資源與政治資本。以色列在這一戰略調整中,地位逐漸下降,被美國置于相對次要的位置。
以色列在紅海地區也面臨著艱難的抉擇。胡塞武裝近期對以色列發出了強硬警告,并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還宣稱要擴大軍事行動范圍至紅海和阿拉伯海水域。若以色列選擇對胡塞武裝進行強力打擊,可能會引發與伊朗的直接沖突,因為胡塞武裝背后有伊朗的支持。而與伊朗發生沖突,以色列將面臨更大規模的軍事對抗,其軍事資源將被進一步分散,地區局勢也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若以色列選擇對胡塞武裝的挑釁保持克制,那么其在紅海的航運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經濟利益會遭受重大損失,同時也可能被國內強硬派指責為軟弱,影響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支持率。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以色列在國際輿論方面也承受著巨大壓力。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表示譴責。國際社會普遍要求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允許更多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以緩解當地的人道主義災難。以色列在國際舞臺上正逐漸陷入孤立,其軍事行動不僅未能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反而在外交和輿論層面陷入被動。
以色列如今處于多面受困的艱難境地。軍事行動的持續升級,不僅未能徹底解決與巴勒斯坦的沖突,反而使自身陷入更深的戰爭泥潭;美國的戰略調整,讓以色列失去了以往堅實的后盾支持;紅海局勢的緊張,使其面臨兩難抉擇;國際輿論的壓力,也讓其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受損。以色列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選擇,在軍事行動與和平談判之間找到平衡。若繼續堅持目前的軍事路線,以色列可能會面臨更廣泛的地區沖突,且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而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雖然道路艱難,但卻是實現地區和平穩定、保障自身長遠利益的唯一可行途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