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到三峽電站的巨型水輪機,從智能制造的工業機器人到航天器的精密零件,機械的作用至關重要。
但提起機械類專業,不了解的人總是將其與“打螺絲”劃等號,但事實上機械類專業不但就業崗位多、發展前景好,而且初入職場就可享受“高薪資”。麥可思最新發布的《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機械類專業23屆本科畢業生月收入達6842元,位列“十大高薪專業”,堪稱工科“潛力股”。
當“機械=進廠打螺絲”的偏見出現,一所高校正用真實的就業數據打破誤解——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所在的機械電氣學部,畢業生近幾年就業率超九成,大部分畢業生入職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五大發電集團等國企和龍頭企業。選擇三科機械,就是選對了“風口行業”。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作為湖北省裝備制造人才的搖籃,機械電氣學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東軟集團、華晟經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等名企深度綁定,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踐平臺,“校企合作”帶來的名企與學校共同育人的機會是三科機械學子優質就業的大前提。
校企合作帶來的優勢讓“真刀真槍”的實訓成為課堂的常態。三科投入大量資金與各企業一起打造實訓中心,各類設施一應俱全。此外,還建立了電工基礎實驗室、電氣控制實驗室、單片機綜合實驗室、機械創新實驗室、東軟班工作室等實驗平臺,讓學生有機會操控與真實操作近似的實驗系統。更獨特的是“競賽式培養”,該學部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學科競賽,把競賽搬進日常教學。在“西門子杯”全國大學生智能制造挑戰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藍橋杯程序設計大賽等重要賽事中,三科學子狂攬重要獎項,這些經歷也成了學子簡歷里最硬的“敲門磚”。
對于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學術能力的學子而言,三科也早已鋪好“升學+就業”雙軌道。近年來機械電氣學部的考研上線率也取得可喜成績,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名校已有越來越多機械電氣學部學子的身影。可見,三科不僅重視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升學空間。對于那些希望在學術領域深造的學生,三科通過一系列措施,如開設考研學習教室、邀請名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等,全力支持他們的考研之路。這些努力使得越來越多的三科學子能夠成功考入心儀的名校,繼續他們的學術探索。
當同齡人還在抱怨“就業難”時,三科機械學子已手握央企offer、競賽獲獎證書和名校碩士錄取書,用車間里的火花和實驗室的代碼,寫下逆襲的硬核劇本。選擇這里,就是找到了開啟名企、名校大門的金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