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日前,在貴州省畢節市中醫醫院康復科發生了溫暖的一幕:一位患者家屬為表示對醫護人員的感謝,拿著一棵櫻桃樹的樹枝,“沖”進了醫生辦公室,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櫻桃。“害怕櫻桃不新鮮,就直接折斷了樹枝”,這位家屬有些羞澀地笑著說。對于這件患者家屬扛著“一棵樹”就“沖”進醫生辦公室致謝的趣事,網友紛紛表示很感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件事看著有點“土氣”,卻讓人心里發燙——帶著泥土氣、生機勃勃的櫻桃樹枝,不僅承載著患者家屬的感恩,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醫患關系里最本真、最溫暖、最珍貴的東西,也為醫患關系構建提供了生動的啟示。
醫護是最神圣的職業之一,醫務人員是公認的生命“守護者”。特別是我國自古就有“大醫精誠,妙手仁心”的觀念,人們對醫務人員給予了崇高的贊美。但同時也要看到,現實中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問題依然存在。
平心而論,醫患雙方是“戰友”,共同的“敵人”是疾病。患者帶著希望求醫治病,醫務人員盡心盡力醫治患者的疾病,雙方的愿望是一致的。有了這一共同的目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就有了基礎。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醫患雙方情緒錯位的情況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醫患之間溝通不夠,并因此積壓了誤會,滋生了矛盾。醫患關系是雙向的,彼此尊重帶來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醫者仁心、患者感恩、彼此尊重,才是醫患關系該有的樣子。
治病救人這件事,從來都不只是技術,更是人心換人心。現在醫院里不缺先進的設備,但尚缺少把病人當親人的耐心;不缺標準化的服務,但尚缺少那句“別擔心,我們一起想辦法”的溫度。醫務人員不把病人當“病例”而是當“家人”,為患者提供科學而溫暖的服務,是醫療服務應有的溫度。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訴求,不僅僅是一種安慰和幫助,也能促使患者主動參與疾病治療和健康維護。患者家屬之所以“扛櫻桃樹”進醫院致謝,就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醫護人員“不只治病,更在醫心”的溫暖。
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尊重與支持,同樣是維系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一環。醫療救治是一門科學,與疾病搏斗需要強健的大腦;醫療救治工作也是一個“體力活”,不僅拼腦力,更要拼體力。而無論多忙多累,患者的理解與尊重永遠是醫務人員最珍貴的禮物。身處同一個“戰壕”,患者要將心比心。看見醫務人員忙碌的身影、緊繃的神經,理解高強度、高難度的醫療救治工作對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的消耗,就不難感受到醫務人員對待治病救人的責任心。更為重要的是,有條件的患者平時可以積累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明白有些疾病雖經醫生盡力醫治仍是不可能痊愈的。患者有了合理預期,即使有時感情上難以承受,也不會遷怒于醫務人員。
一個社會對醫務人員的尊重程度,標志著這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消除醫患之間的隔閡、矛盾,建立起彼此理解、包容、信賴、尊重的醫患關系,就能為健康中國與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來源:中國人口報
文: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 沈小平
策劃:楊利春
編輯:陳遠 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