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校園餐不可口,癥結在哪里
“我們暗訪觀義初級中學時,學生反映學校的飯菜‘一言難盡’,不得不購買老干媽辣醬當下飯菜。但突擊檢查發現教職工的餐食肉類量大豐富且品相好,而且餐標也比學生低。”
據最新一期《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消息,在“校園餐”專項整治工作會上,四川綿陽梓潼縣紀委監委片區協作組負責人分析,這種低配學生餐與高配教職工餐形成強烈反差,反映出學生伙食費管理、食堂采購、教師陪餐等方面可能存在風腐問題。
由此,梓潼縣紀委監委深挖食堂伙食費中列支其他費用、違規發放“陪餐費”、食堂負責人收受食材供應商紅包等問題線索82件,立案53件,處理處分48人,挽回經濟損失548萬余元。
這一邊,學生餐食之無味,學生不得已靠著老干媽下飯;而另一邊,教職工們卻不光“肉多管飽”,花錢還少,這樣的“雙標”校園餐令人憤怒。學校的餐桌,不應該分成如此的“高低配”,這也不符合“讓每一個孩子吃飽吃好”的理念。
事實上,校園餐種類不豐、質量不高、口味不佳、分量不足等問題,由來已久。更嚴重的,還存在不新鮮、不安全等食品安全隱患。從梓潼縣紀委監委的調查整治情況看,校園餐不可口、吃不飽,或許存在烹調技術差等客觀原因,但主要癥結仍在于學校食堂無處不在的風腐問題。
一方面,學生餐與教工餐倒掛,表明在校園內部存在克扣學生伙食費補助教工的現象。也就是說,教工吃得好、肉食多,是建立在學生餐惡劣的基礎上的,這是一種典型的“損不足奉有余”行為。
另一方面,涉及校園餐的腐敗不止于此,或者說,讓教職工吃得好點,往往只是食堂貪腐的一個小小側面,更可恨的是各類經手人無所不在的汲取。每人10多元的學生餐,不光教職工餐要從中“揩油”,學校管理者、食堂負責人、承包人等等都要分一杯羹,其結果只能是學生盤子里的油水越來越少。
對此異常現象,學生家長未必沒有察覺,但很多時候,因為有孩子這個“人質”在學校,家長往往敢怒不敢言。像梓潼這次查辦的不少學校都在鄉村,學生家長要么奔忙顧不上,要么不敢主張權益,這也導致學校愈發變本加厲。此外,本該成為孩子守護神的老師一旦成為“分肥者”,也必然削弱他們對學生餐的監督。
近年來,各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致力于整治校園餐亂象,以安全為底線,盡最大可能保障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確實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肆無忌憚的貪腐行為得到嚴肅查處。但同時,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的校園餐風腐問題,也一再警醒人們,治理校園餐任重道遠,不可輕言成功。
除了持續擴大信息公開,通過信息化手段讓校園餐的收支、餐品為更多人所知,以及擴大家長及社會的參與度外,還應加大常態化監督、處理的力度,堅決斬斷每一雙伸向學生餐的黑手。
學生餐不是唐僧肉,更不能做成學生都不肯下箸的怪味道。當我們批評學生挑食時,不妨先問問:這些食物有沒有被動過手腳?(龍之朱)
來源: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