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中后期,隨著儒家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察舉制的推行,士族的力量逐漸壯大,慢慢的形成一種“品評人物”的風氣。當時最著名的兩位品評大師就是許劭和郭泰,“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所稱如龍之升”,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好評,那仕途必將是平步青云。
曹操明白,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想要有一番作為,必須要有個好名聲,躋身“名士圈”。
為此他很是費了一番力氣,據史書記載,由于曹操出身宦官家庭,而且本人“放蕩不治行業”,所以年輕時并沒有幾個人看好他。曹操為了包裝自己,讓自己有好名聲,躋身“名士圈”,可謂是煞費苦心。
何颙——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初,颙見曹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嘗稱“潁川荀彧,王佐之器”。——《后漢書·黨錮列傳》
何颙yong,字伯求,南陽襄鄉人。何颙既然在《黨錮列傳》之中,說明他也是當時的名士之一。據史書記載,何颙不但是太學生中的一名杰出之士,與太學生領袖郭泰、賈彪交好,并得到黨人領袖陳蕃、李膺的賞識。袁紹非常仰慕何颙,于是傾心結交。
袁紹的五個“奔走之友”,就包括何颙,另外四個是張邈、吳子卿、許攸、伍瓊,這些都是漢末三國非常活躍的歷史人物。何颙是一個有眼光的人,他在荀彧年少的時候就驚嘆荀彧是“王佐之才”。何颙對于曹操的評價,也是非常高,認為曹操能安定天下。
當然,如果我們換個角度考慮一下,何颙有可能是故意幫曹操造勢。前面說了,何颙是袁紹的“奔走之友”,和張邈也是關系密切,而曹操和袁紹、張邈那也是親密無間的好友。由于曹操出身宦官之家,沒有什么名聲,所以袁紹或者張邈請何颙稱贊一下曹操也是正常的。
橋玄——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初,曹操微時,人莫知者,嘗往候玄,玄見而異焉,謂曰:“今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后漢書·橋玄傳》
無論何颙還是袁紹,當時都還是晚輩,為曹操制造輿論的效果并不明顯。這時,曹操看中一個極為有影響的大人物太尉橋玄。曹操拜見橋玄,橋玄見到曹操后,大為驚奇,認為能夠安定生民百姓的,或許就是曹操。橋玄曾任太尉,曹操父親曹嵩后來也擔任過太尉。
橋玄是當時為人們稱道為“知人”的“名臣”,他對曹操才能所作的高度估價,必然具有極其廣泛的影響。曹操因此常感嘆橋玄是他的知己。公元202年,曹操經過橋玄的墳墓,感到凄愴并祭祀他。在所作祭橋玄的文中,自己得以“增榮”,受到人們重視,都是出于橋玄的“獎助”。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世語》則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橋玄曾對曹操說:“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意思是說,橋玄曾建議當時名聲未顯的曹操,前去拜訪許子將,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聲譽,為自己造勢。
許劭——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孫盛《異同雜語》
許子將即許劭,汝南平輿人,“少俊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許劭既是與郭泰齊名的善于識別人才的著名人物,他和從兄許靖又是所謂“月旦評”的主持者,在當時具有很大的影響。
許劭為曹操作了一個人們熟知的評語,即“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后漢書》中記載的評語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雖然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差不多。《后漢書》中的記載更有意思,許劭看不起曹操,不想評價,曹操脅迫許劭,許劭不得已才給了曹操評價。
許劭的評語,引起人們對曹操的普遍重視,前引《世語》指出了這一點,從“君未有名”到“由是知名”。終于,曹操總算是勉強擠進了“名士圈”,經過何颙、橋玄、許劭等人的加持,不久曹操被舉為孝廉,后擔任洛陽北部尉,開啟了自己的仕途。
曹操的宦官家族背景,其實讓曹操內心多少有些自卑,所以在擔任洛陽北部尉時,曹操“棒殺”蹇碩的叔父,很明顯就是表明自己是“反宦官”的。東漢中后期的特殊政治環境,士人階級都把反宦官作為自己的至高目標。曹操努力造勢,用輿論為自己提高名聲,可謂是煞費苦心。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后漢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