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大眾汽車集團將從明年起,在大眾(VW)、斯柯達(Skoda)和庫普拉(Cupra)品牌的所有純電動車型中,全面推廣其更具成本優勢的MEB Plus平臺,首款采用該平臺的車型將是小型純電動車ID.2。大眾品牌負責人托馬斯·謝弗(Thomas Schaefer)近日在倫敦《金融時報》未來汽車大會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圖片來源:汽車新聞)
該平臺是在現有MEB架構基礎上的一次重要升級,采用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LFP)電池化學體系,并引入了更簡潔高效的“電芯到電池包”(Cell-to-Pack)技術,相比傳統“電芯—模塊—電池包”的結構,顯著簡化了電池組裝流程,減少了線束連接,提高了電池包的能量密度與成本效率。
謝弗指出:“模塊之間的連接減少顯著,可以大幅壓縮電池成本。”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估算,電池線束約占電池包總成本的10%到20%。
MEB Plus平臺還將在性能方面帶來顯著提升。大眾曾表示,該平臺支持最長700公里(約435英里)續航,并支持高達175-200千瓦的快充能力,可顯著縮短充電時間。
隨著全球車企紛紛尋求降低電動車制造成本,電池包已成為降本關鍵。雷諾旗下 Ampere 正與LG新能源合作開發類似的 Cell-to-Pack技術,而中國的電動車領導者比亞迪則更進一步,已將刀片電池直接集成進車身結構。
ID.2 將成為大眾首款利潤率與燃油車相當的電動車
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在5月7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ID.2將成為大眾首款在利潤率方面與同級別燃油車(如T-Cross小型 SUV)持平的純電動車型。“目前BEV仍需大量政策和成本支持”,他坦言。
為了實現成本控制,大眾正在推進自主“統一電芯”(Unified Cell)技術的研發,計劃在德國薩爾茨吉特、西班牙瓦倫西亞和加拿大圣托馬斯建設電芯工廠。據大眾旗下電池公司PowerCo表示,首座工廠將于 2025年底在薩爾茨吉特投產。
謝弗強調,這一電池戰略不應僅依賴采購,而應通過自研掌控關鍵環節。“我們必須掌握主動權,”他說。
不過他也指出,歐洲電芯制造成本雖在下降,但仍面臨電價高企的挑戰。大眾設定的電芯生產目標電價為每千瓦時5到6歐分,而目前一些國家的電價高達12至13歐分,“每高出1歐分,就意味著額外1億歐元的成本,”謝弗表示。
ID.2將在西班牙工廠與其SUV版本、Cupra Raval運動掀背車以及斯柯達Epiq 小型SUV同線生產。未來基于MEB Plus平臺的產品還包括預計于2026年推出的斯柯達七座純電SUV。
隨著MEB Plus平臺的推出,大眾汽車集團正加速向"電動優先"戰略轉型。這場關乎未來的技術競賽,不僅將重塑大眾自身的產品格局,也可能改變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態勢。
業內普遍認為,2025-2026年將是電動車實現“油電平價”的臨界期。能否在這一時間窗口內完成平臺、產品、成本、技術的“四位一體”突破,決定了傳統車企在新一輪競爭中是否能夠“翻盤”。
大眾MEB Plus是這一場博弈中最重要的一步棋。它既體現了傳統車企對新技術的正向吸收能力,也說明全球電動車產業鏈正從“性能優先”向“全局均衡”轉型。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我們期待看到大眾更快引入MEB Plus架構,借助其全球資源與技術積累,在國產新能源浪潮中重構品牌價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動化第二曲線”。
(編譯:全球汽貿網 Ya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