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鐵路齊齊哈爾北車輛段段制品配件加修中心,一臺水切割機正以200兆帕的高壓水流精準切割鋼板,水花飛濺中,操作者武巖緊盯參數屏,指尖輕點,一塊邊緣光滑如緞的電池箱安全防脫扣逐漸成型。這個被工友稱為“鋼鐵裁縫師”的小武師傅,僅用3年時間將傳統切焊工藝與現代數字技術熔鑄,在金屬與水流碰撞的韻律里,譜寫出一曲新時代工匠的跨界創新樂章。
2017年,當段里引進首臺水切割設備時,剛入路的98年小伙武巖主動請纓,想要學習此項技術。面對全英文操作界面和三維建模系統,這位年輕小伙對照詞典逐字翻譯說明書,用三個月啃下編程基礎。并且,由于不同配件所需要的板材材質不同,有的板材價格昂貴,切削時稍有閃失都會產生材料的不必要浪費,所以制圖要特別精心,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盡量減少因切削差距造成的材料損耗。于是,武巖開始自行學習用CAD進行機械零件測繪,當工友發現他工裝口袋總揣著沾滿機油的設計圖草稿時,武巖已悄然完成從手工放樣到CAD制圖的技術躍遷。武巖的辦公電腦里存著300余套自制三維模型庫,每套圖紙都附帶加工參數說明。今年,為破解空氣彈簧安裝時使用叉車造成的安裝空間受限、安裝作業存在盲區等難題,他設計了AM96型轉向架空氣彈簧安裝小車,小車上每一個零部件都是他自己加工,并且今年成功申請到專利。
有一次,在修復進口轉向架側梁時,武巖創造性地將水切割精度控制在±0.05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的十五分之一。他改進的“多孔位同步切割法”,使復雜鑄件的加工效率提升40%。更令人稱道的是其可以將CAD制圖用NEWCAM數控軟件生成水切割機操作臺能夠讀懂的零部件坐標尺寸代碼,通過執行代碼,可直接在金屬表面刻制各種圖形,既避免材料尺寸誤差,又實現全制作標準溯源。現在,通過自行繪圖、切割,武巖可以自行繪制空氣彈簧墊、車鉤防跳器、閘瓦墊片等189種段制品零部件。“傳統工匠的手是尺,現在數據也是我們的眼睛。”撫摸著水刀頭溫度傳感器,他眼中閃著技術控特有的光芒。
當夕陽為車間鍍上金邊,武巖又俯身調整著新設計的工裝部件圖紙。水流嘶鳴中,他身后墻上的毛宣傳字幅仿佛在微微顫動——“加工創新”。這個把高壓水刀化作繡花針的東北漢子,正用比特與鋼鐵的合奏,重新定義著新時代工匠精神的維度。(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