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凱 通訊員 湯凡
“謝謝你們,終于舒服了,我又能帶孫子了!”近日,在岳陽廣濟醫院腫瘤科病房,60多歲的廖阿姨緊握著醫護人員的手激動不已。
這位曾飽受卵巢癌折磨的患者,在經歷病情反復后,通過醫院創新的介入治療聯合多學科診療模式重獲新生,成為“三劍合璧”抗癌體系的受益者。
介入技術破困局:毫米級精準“餓死”腫瘤
2024年3月,廖阿姨因嚴重腹脹、無法平臥入院,檢查顯示卵巢癌伴腹腔轉移。經化療聯合靶向治療病情一度好轉,但今年1月復查發現腫瘤進展。
面對患者堅決拒絕手術的情況,岳陽廣濟醫院腫瘤科主任周萬才果斷采用血管介入治療——通過股動脈穿刺置入微導管,將化療藥物精準灌注至腫瘤供血動脈,同時注入栓塞劑阻斷腫瘤“營養通道”。治療結束后,廖阿姨臥床休息8小時即可下床活動。
“介入治療相當于在腫瘤內部建立‘靶向藥房’。”岳陽廣濟醫院血管腫瘤介入科學科帶頭人李秋國解釋,該技術能使藥物濃度達到靜脈化療的4—13倍,卻將全身副作用降低70%,能實現對肝癌、肺癌等實體瘤實現毫米級精準打擊,既避免大開刀創傷,又為后續治療創造機會。
多學科協作顯真章:“三劍合璧”全程護航
抗癌戰役中,岳陽廣濟醫院創新推行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形成“外科切、內科殺、中醫護”的立體攻防體系。周萬才團隊為廖阿姨制定“介入+靶向”強化方案,采用雙靶向藥物破解耐藥難題。
中醫科湯凡醫生團隊則將經典方劑和現代腫瘤學結合,專注解決術后康復慢、化療扛不住、晚期痛苦多等三大難題。中藥湯劑扶氣祛邪抗癌,中藥膏方外敷散結止痛,配合傳統中醫針灸緩解病患的疼痛與不適感,內外兼治,效果更好。
“抗癌不是單兵作戰,需要‘海陸空’協同?!敝苋f才說,該院建立24小時多學科會診機制,從術前影像評估到術后康復,確保治療環節無縫銜接。
“抗癌需要科技利劍,更需要人文溫度。”岳陽廣濟醫院院長楊德華表示,醫院將引進更多人才,不斷提升腫瘤治療水平,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享受精準醫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