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好家風 共筑中國夢
他們是旗鼓相當的“同袍戰友”,他們是比肩而立的“藍焰英雄”,他們是消防戰線的“最美逆行者”,他們也是相濡以沫的“最美家庭”。
他們是一對消防指戰員夫婦。相識11年間,他們親歷了消防救援隊伍的改革,從“橄欖綠”相識,在“火焰藍”相守。妻子趙雪琪在呼倫貝爾市消防救援支隊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丈夫包云鵬在海拉爾區陳巴爾虎路消防救援站任政治指導員,身處基層一線24小時備勤的他常常在單位值班值守,“警鈴響、我必到”是他的工作守則。同你最親密、最貼心的人為了同樣的目標、同樣的夢想共同奮斗是包云鵬、趙雪琪眼中頂級的浪漫。為了守護萬家燈火平安,他們雖然身處同一個系統、同一座城市,卻常常一周只能見面1次。雖然夫妻二人常常不是你加班就是我執勤,結婚以來,丈夫包云鵬從未在家過一次年,但他們從無怨言。忙碌的工作拉開了夫妻二人的距離,卻讓彼此的心走得更近。
自覺傳承紅色基因,矢志獻身消防事業
由于受家庭的影響和熏陶,在部隊營區長大的包云鵬從小就立下了從軍報國的遠大志向。18歲時毅然加入消防隊伍,至今已在消防基層崗位工作15年。頗有緣分的是,妻子趙雪琪的爺爺和父親也都是軍人。三代從軍,紅色基因,家國情懷,早已深深鐫刻在這個家庭的家風當中,這對年輕夫妻也繼承了父輩們奉獻、堅守、忠誠和擔當的精神,相互鼓舞,相互支持。
伴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身處基層一線的包云鵬由于單位封閉管理無法回家,兩人的結婚照一拖再拖,求婚計劃也是一改再改。每當包云鵬焦躁難耐時,當時的未婚妻趙雪琪卻安慰包云鵬:“沒有關系,好事多磨,我們以后的日子還長長久久,你安心管理好隊伍,出警注意安全。”
婚期迫在眉睫,本該忙于籌備婚禮事宜的包云鵬接到命令,連續參加在為期3個月的冰域、水域等救援培訓。面對組織的信任和事業的需要,趙雪琪十分支持他的工作,獨自主動承擔起籌備婚禮的各項瑣事,一個人試婚紗、一個人談婚慶、一個人準備結婚伴手禮,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工作,遇到家人和同事對婚事關切問候時,溫柔賢淑的妻子替丈夫解釋道:“他作為基層的指揮員多學些技能,在以后的滅火救援工作中不但能保護好自己和其他消防員,更可以救助更多的遇險群眾。”結婚前一周,曬得“黑又亮”的包云鵬帶著全國培訓合格率不到50%的水域救援教練員資格證光榮回到家中,妻子只字不提背后的默默付出,卻關心愛人的身體情況,夸贊丈夫的成績與工作。
婚后,由于基層戰備工作需要,作為一線指揮員的包云鵬需要以單位為家,與妻子趙雪琪也是聚少離多。家庭的瑣事是妻子在默默操持,只為讓辛苦訓練、執勤在一線的老公能夠專注事業,服務人民,以實際行動助力“五大任務”,為鑄牢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貢獻消防力量。
夫妻同心相互支持,履職路上比翼齊飛
包云鵬與妻子趙雪琪同在消防救援支隊工作,又都在軍人家庭中成長。因此他們特別能相互體諒彼此對事業的追求與奉獻。作為基層指揮員,包云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極少能專門抽出時間陪伴妻子,趙雪琪也始終堅守崗位,充當政工戰線的排頭兵,這使得他們新婚之后經常呈現聚少離多的狀態;對此,他們毫無怨言,始終以父輩們奉獻、堅守、忠誠和擔當精神為榜樣,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共同進步,正是由于他們的彼此理解和相互包容,使他們從戀愛起就找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之道。
包云鵬從事消防救援工作14年里,參加救援處置600余次,救助群眾百余人,挽救人民群眾財產損失超過數百萬元。先后參與“那吉林場火災”、“畢拉河火災”、“莫旗水庫潰壩”等滅火救援工作,并多次榮獲優秀基層干部、嘉獎。消防基層一線要長期執勤,丈夫包云鵬無法經常回家,新婚不久就投入到工作中去。這個小家的每一次相聚都忍不住交流工作心得,檢討各自的得失,提醒遺漏事項。靠著夫妻同心和雙方家庭的鼓勵,他們心無旁騖的投身工作,愛崗、敬業、奉獻,雙雙在工作和事業上獲得了進步,在履職路上實現了比翼齊飛。
星火點亮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受黨多念培養與熏陶,這對夫妻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弘揚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堅持投身公益事業8年從未間斷。包云鵬的公益之路始于2016年,當時他與戰友們利用休假時間前往偏遠山村旅行,親眼目睹了那里因自然環境、歷史遺留等原因陷入貧困的處境,特別是當地兒童食不果腹的窘境和渴望知識的期盼,令他心生憐憫,立志盡自己所能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歸隊后,包云鵬便組織發動同事親友籌集衣物和書籍郵寄到貧困山區和老人們孩子手中。他的熱心與行動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自發的開展起公益捐助活動。他們不僅把必要的生活物資送到需要之處,更是由此傳遞了愛與希望,讓山區的老人和孩子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公益活動開展不久,趙雪琪便積極參與進來,夫妻二人還通過助力國家與社會愛心項目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2016年來,先后為云南省文山州、四川省冕寧縣、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等貧困地區募捐衣物、書籍、玩具累計5547公斤,同時參與困境孤兒助養、關愛白血病兒童計劃、銀齡守護計劃、授漁計劃鄉村助學等項目捐款400余次。這不僅是金錢上的支持,更是對社會責任的自覺擔當和對弱勢群體的深切關愛。在社會中弘揚“濟人危難,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傳播正能量的同時,激發了更多人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的熱情,在社會中樹立了楷模與榜樣。
他們是夫妻,也是消防指戰員,他們在用愛支撐起“小家”的同時,也用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捍衛著“大家”的安寧。為了更多的夫妻能夠平安相守,為了更多的家庭能夠團圓,他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并且為了這個夢想,攜手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來 源:呼倫貝爾市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
編 輯:錢雨佳
總編審:娜布琴花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