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愈發受到廣泛的關注,尤其“血栓”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一大隱患,甚至危及生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逐漸減少,血管失去了往常的彈性后,會變得異常虛弱,就好比是硬化的自來水管,不僅血管壁容易沉積脂質,還容易形成動脈粥樣斑塊,漸漸形成“血栓”。
這樣的血栓就像是“不定時炸彈”,會讓血管腔變得狹窄,還會阻礙血液的流動,一旦破裂還可能誘發急性血栓,導致大腦或心臟缺血、缺氧,誘發心肌梗死、腦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為幫助老人預防“血栓”,很多人喜歡散步,一天走上5公里,還怕血栓嗎?可這種自信大家還需適度,有的老人雖然經常散步可同樣得了血栓,更有說法稱,走路越多越有血栓,這是真的嗎?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老人們在小區、公園、馬路邊上散步鍛煉,簡單易行,深受老年人的喜愛,可讓人不解的是為什么走路會和血栓有關系?
大家要分清楚,如果只是適度走路。在中等強度的走路下,全身肌肉都有節奏地收縮和舒張,反而有助于下肢血液流通,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險。
對于老年人而言, 適當走路還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緩解身心壓力,促進腸胃蠕動和改善消化功能,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方式。
另外,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來看,建議無身體健康問題的人,每天可進行30~60分鐘的快走,同時為了避免老人摔倒的危險,應盡可能選擇平坦的道路,且空氣新鮮的地方。
相反,不建議老年人過度走路,任何事情都講究“適度”,即便是走路也不例外。若過度走路不僅對身體健康不利,還有可能因為身體過度消耗,讓血管反復受到沖擊和損傷,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進而增加血栓的形成危險。
還有不僅是走路,還有其他有氧運動,在過度鍛煉的前提下,都有可能傷血管,并還會誘發血壓升高、血糖波動、加重心臟負擔等問題。
所以,無論老人還是其他年齡階段的人,都要注意科學運動,才是預防血栓的好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