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1日訊 “形狀似圓盤,臉上點點斑。火里走一遭,渾身噴噴香。”這首詼諧的打油詩所描繪的,正是山東省泰安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范鎮火燒。這道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地方特色美食,以其“外酥里軟、層次分明”的獨特口感聞名遐邇。相傳,乾隆皇帝曾御賜“徐家燒餅鋪”匾額,自此范鎮火燒聲名遠揚,歷經數百年而不衰。在新時代背景下,岱岳區人社局精準賦能,讓范鎮火燒從民間手藝轉變為帶動就業創業的特色產業,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引擎”。
助力技藝傳承,筑牢人才根基。范鎮火燒的制作工藝極為考究,整個流程涵蓋18道精細工序,從優質面粉的嚴格挑選,到精準的和面技巧,再到對烘烤火候的精妙把控,每一個環節都有講究,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為保證范鎮火燒的技藝傳承,徐椿積極整理《徐氏燒餅秘籍》,精心制定“十六道工序”標準化流程,為范鎮火燒這一古老技藝的傳承筑牢制度根基。通過“手把手”的傳統教學方式,悉心培養本地及外地青年學習此項技能,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名學員順利結業,并憑借所學技藝在全國各地開店創業。其中,李燦電便是典型代表,創業之初,人社局主動送政策上門,為他送來包含開業指導、技能培訓、電商培訓等內容的政策大禮包,切實解決了他在創業初期面臨的資金和技術難題,助力他順利起步。在人社局的持續關注與支持下,李燦電充分依托電商平臺,將范鎮火燒禮盒推向全國市場,成為范鎮火燒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成功典范。
推動就業創業,促進民生改善。在范鎮政府引導范鎮火燒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區人社局積極發揮就業促進作用。通過出臺一系列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創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等一站式服務。隨著全鎮近200家專業火燒制作戶的涌現,眾多家庭實現全員參與,其中年收入最高家庭達數十萬元,顯著的經濟效益吸引了大批外出人員返鄉。隨著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其輻射范圍不斷延伸,有力帶動面粉、肉類供應以及包裝、運輸等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精準對接勞動力供需。據統計,范鎮火燒產業直接為本地創造就業崗位2000余個,在泰安市范圍內相關從業者超5000人,有效推動了閑置勞動力實現多元化就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切實暖了民心、聚了民力。
支持跨界聯動,拓展發展空間。范鎮火燒憑借技師們精湛的制作技藝,成功將店鋪拓展至北京、上海等全國30余座城市,目前全國門店數量突破2000家,年產值達數千萬元。據統計,范鎮火燒門店平均每家吸納2—4人就業,火燒制作技師在異地創業時傾囊相授技藝,催生出獨具特色的“創業孵化店”模式,有效促進了跨區域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拓展開辟了新路徑。泰安“永駿火燒”店主李燦電夫婦作為范鎮火燒制作技師群體的杰出典范,在創業征程中書寫了輝煌篇章。2008年創業伊始,他們不畏艱難,騎著電動車奔走推銷,憑借學校食堂5000個訂單成功叩開市場大門;2024年泰安新青年音樂節上,兩人憑借精湛技藝,在短短兩天內烤制2000個火燒,使范鎮火燒成為展現泰安文化魅力的耀眼“名片”。
非遺美食范鎮火燒的獨特香氣里,承載著四百年的匠心傳承與新時代的就業希望。如今,這枚“外酥里軟”的范鎮火燒,正以傳統技藝為紐帶,鋪就就業創業的新路徑,越來越多的范鎮火燒制作技師以勤勞的雙手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四百年的誘人香氣飄向更廣闊的世界。
閃電新聞記者 賈慶奧 通訊員 朱佳琳 泰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