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5月18日)晚,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以17比16的微弱優勢,通過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麗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中的一項爭議條款:
凡是非美國公民(包括H-1B工作簽證、F-1學生簽證、L簽乃至綠卡持有人)向境外匯款,都要被額外征收5%的“執行稅”。
目前該提案并未設定任何起征門檻,不論金額大小,所有跨境個人匯款都將“一視同仁”地被扣稅。
對于在美留學生而言,這項“匯款稅”帶來的沖擊尤為直接而沉重……
01 法案要點:一次性整合多領域政策改革
“美麗大法案”是一部涵蓋稅收、移民、聯邦支出與邊境安全等多項議題的“巨無霸”法案,全長389頁。其中第327頁明確指出:
“對所有非美國公民個人進行的跨國匯款,按轉賬金額的5%另行征稅,由銀行或匯款服務機構在轉出時直接代扣。”
信息截取自Apnews.com
理論上,只有美國公民或通過“合格匯款提供商”且身份已完全確認的國民,才能免于繳納此稅;其余約4000萬名非公民群體將被納入征收范圍。
02 支持與反對:一石激起千層浪
支持者認為,這筆5%的跨境匯款稅:
1.可以為聯邦政府提供新的財政收入,用于緩解不斷膨脹的預算赤字;
2.可拿來加強邊境安全、打擊非法移民;
3.通過提高匯款成本,遏制地下匯匯渠道的滋生。
反對者卻警告,這樣的稅收無異于“棒子加鞭子”:
1.可能將資金推向監管較低的地下渠道,破壞現有金融合規框架;
2.會加重外國員工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迫使企業不得不提高薪資來“打平賬面”;
3.明顯歧視非美國公民,與其“經濟貢獻”完全不匹配。
普華永道印度公司高級顧問阿基萊什·蘭詹曾直言:“這項征稅明顯歧視非美國公民,他們為美國經濟貢獻良多,卻被冠以‘二等公民’的標簽。”
而法律事務所Nangia Andersen LLP合伙人桑迪普·瓊久瓦拉警告:“該提案標志著美國稅收政策對外國勞動力的重大轉折。”
03 網友熱議:焦慮、囧況與自救
近期,相關話題迅速登上海外華人微信群、留學生論壇和社交媒體熱搜:
01 微信群吐槽:不少留學生家長抱怨“平時匯款幾百、幾千美元也要被抽稅,賬面上少了,學費預算都要調整”;
02 論壇分享:有人建議“考慮用比特幣或P2P渠道規避”,但更有人提醒“地下渠道風險極高,可能觸及洗錢法規”;
03 海外銀行動向:外媒報道稱,多家匯款服務商已開始加強身份驗證流程,預計到賬時間將延長,并有可能收取額外手續費。
更有專家預測,一旦政策落地,華人匯款成本將普遍上漲5%,甚至引發跨境支付平臺“搶灘”推陳出新的新一輪競爭。
圖源:NBC News
04 下一步進程:表決、參議院審議與總統簽署
規則委員會本周中召開聽證,并在周末進行規則表決;
眾議院全體投票預計于5月26日(陣亡將士紀念日)前后進行;
若獲通過,送交參議院審議,參院或對細節進行修改;
最終提交總統簽字,國會須在7月4日前完成,以避開7月中旬的債務違約“最后期限”。
05 對留學生會有什么影響?
對于在美留學生而言,這項“匯款稅”帶來的沖擊尤為直接而沉重:
01 學費壓力倍增:每年需向國內家長匯出數萬美元以支付學費與生活費,5%稅率意味著每匯出1萬美元,要多支付500美元;
02 生活費預算失衡:日常生活費、小額貨幣兌換頻率高,減稅“漏洞”幾乎無處可逃,留學生錢包被“層層抽割”;
03 合規成本上升:銀行手續更嚴、審核更細,匯款周期或拉長至數日;每筆小額匯款也需重復認證,時間成本不可忽視;
04 心理負擔加重:家長與學生心態焦慮,頻繁擔憂“今天交學費的錢夠不夠”,在學業和生活之外,又多了一層揮之不去的稅務陰影。
留學生與家長要未雨綢繆
盡早與學校財務部門溝通,確定匯款時間節點與金額安排;
考慮將部分學費通過學校官方渠道(如托管賬戶)直接支付,以降低中間環節的稅費;
咨詢專業財務或法律顧問,評估合規又節稅的最佳方案;
關注法案進程,必要時聯名致信議員,表達留學生群體的訴求與顧慮。
時代的浪潮中,留學生已不僅是“求學者”,更成為跨國經濟鏈條的一環。
這一筆5%的“匯款稅”,讓他們必須在求學路上多一分警覺: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學會用財務智慧,為自己的未來留足安全空間。
消息綜合自:AP News、 新浪財經、 澳門力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