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沈耀初生在福建詔安書畫之鄉。家里沒余錢供他去上海藝專學畫,學費太貴了。
300銀圓的上海藝專學費,像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讀了汕頭藝術師范。
畢業后輾轉多地教書,離畫畫的夢想越來越遠。1948年底為改善生活,他去臺灣買農具,這一去竟成永別。滯留臺灣的他,沒教學證明,只能在學校打臨時工。
直到十年后,才拿到教員資格證,能正大光明教美術。
1965年不到60歲,他因病提前退休,隱居南投霧峰山區。一間破草屋,一張竹板床,窗邊畫桌上擺著筆墨紙硯。
他在臺灣的40年,畫作里全是孤雁、枯草這些孤獨意象。《歸雁》里三只大雁南飛,他題詩“莫辭伴我向南飛”,滿是鄉愁。
《破巢雛雞圖》里的破筐小雞,勾起他對大陸妻兒的牽掛。要不是傅占陸在畫廊發現他的《群雞》,他或許會默默消失。傅占陸冒雨找到他,破屋里他坐著淋雨,卻護著畫桌不被淋濕。
1973年,在姚夢谷幫助下,年近70的他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
葉榮嘉賞識他,不惜重金幫他出畫集,四處奔走宣傳。他的畫漸漸被認可,與張大千等并稱“臺灣十大前輩畫家”。1978年手術后,葉榮嘉接他回家照顧,他才得以和兒子相見。
時隔34年重逢,兒子已到中年,他滿心愧疚想補償。
他把落了款的畫作給兒子,說沒錢可以跟朋友借,讓人辛酸。1990年,睽違42年,他終于回到故鄉詔安,卻已是肺癌晚期。
夏天剛回家,10月就倒下了,臨終前遺憾自己與富貴無緣。
他說這輩子就做了畫畫一件事,沒想到畫能賣錢,欠妻兒太多。沈耀初的一生,都在為畫畫堅持,哪怕窮一輩子也不放棄。他用孤苦的歲月,畫出了心中的執念,讓后人看到大寫意的力量。
可這遺憾的結局,讓人忍不住想,命運對他是不是太苛刻了?他的畫作里藏著多少鄉愁,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
這樣一位畫家,用一生詮釋了對藝術的執著,卻躲不過生活的刁難。
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夢想的重量,也看到現實的無奈。你覺得,沈耀初的堅持值得嗎?
他的遺憾有沒有讓你觸動?每個人對夢想的追求不同,可他這份純粹,確實讓人敬佩。
愿每一個為夢想努力的人,都能少些坎坷,多些溫暖。
沈耀初走了,但他的畫留了下來,訴說著他孤獨又倔強的一生。這樣的故事,不該被遺忘,他的堅持,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你對這位畫壇孤雁有什么看法?歡迎說說你的想法。生活或許艱苦,但心中有夢,就有前行的力量,不是嗎?
沈耀初的經歷,是一曲夢想的悲歌,也是一首不屈的贊歌。
不管生活如何刁難,他始終沒放下畫筆,這就是藝術家的風骨。希望他的故事,能讓更多人勇敢追求夢想,哪怕前路坎坷。關于沈耀初,你還想知道哪些細節?
歡迎留言討論。
他的畫作里,藏著他的靈魂,每一筆都是歲月的痕跡。這樣的畫家,值得被銘記,他的精神,值得被傳承。
愿我們都能記住,有這樣一位畫家,為了畫畫,窮其一生,初心不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