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今年是北京遷徙猛禽監測項目開展的第13個年頭,眼下又到了猛禽遷徙的高峰期,鳥友們紛紛上山 “碰運氣”,希望能趕上“千猛日”,欣賞猛禽壯觀的遷徙盛景。今年已經出現三個“千猛日”,分別是5月11日、13日和14日。
百望山森林公園位于北京西山最東端,是西山地區距市區最近的森林公園。這里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兩季,包括猛禽在內的大量候鳥經此飛過或停留覓食。2012年起,自然之友野鳥會將百望山選為北京猛禽項目監測點,每年遷徙季,都有志愿者在百望山上觀察記錄猛禽。
百望山出現的鵲鷂。許哲浩 攝
每年的遷徙季,總會有一段時期,以鳳頭蜂鷹為主的猛禽會集結成龐大的鷹群,飛越北京上空。其數量極為可觀,單日總計超過千只,“千猛日” 的說法便由此而來。
據項目調查員許哲浩介紹,每年遷徙途經北京的常見猛禽超過20種,不常見的約有6、7種。短趾雕、靴隼雕、烏雕等不常見的猛禽,每年監測記錄的只有幾十只,不成規模,但鳳頭蜂鷹的數量眾多,每個春季約有4000-10000多只。鳳頭蜂鷹是一種比較大型的猛禽,它們也吃蛇和青蛙,但主要以各種蜂類的幼蟲為食。由于戰斗力比較弱,它們的羽毛顏色分為深色型、淺色型等,就是為了偽裝成其他厲害的猛禽,這是它們的生存之道。
春季以來,鳳頭蜂鷹從東南亞飛往俄羅斯繁殖,經過北京的大概時間為5月中旬,所以只有這種數量多的猛禽遷徙時,才會迎來“千猛日”。
2023年5月13日,調查員們監測到了3758只猛禽,這是項目開展12年來記錄到猛禽數量最多的一天。項目組曾經進行統計,截至2024年秋季,百望山已歷經13個“千猛日”。其中,有11次集中在春季遷徙的5月,僅有2次出現在秋季遷徙的9月。值得一提的是,5月11日、14日、15日都多次出現過“千猛日”。今年的“千猛日”已經出現三天,其中5月13日當天,調查員記錄到的猛禽超過2500只。
“千猛日”的景象有多壯觀?許哲浩說,早晨,第一撥猛禽蘇醒后會從山林中飛起,繞轉盤旋形成較大的“鷹柱”,并不斷提升飛行高度。當它們飛到一定高度以后,會順著氣流列隊滑翔,一只接著一只,像一條河流在天空中緩緩流淌,這一景象被稱為“鷹河”,也是調查員計數的好時機。
目前,百望山的大規模猛禽春遷已經接近尾聲,值得一提的是,5月15日,記錄到項目開展以來的第37種猛禽——國內罕見的棕腹隼雕,這也是北京鳥類新記錄。
編輯 張牽
校對 張彥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