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市大邑縣上新“網約農機”服務。今夏收割時節,網約農機服務走進大邑田間地頭,農戶們只需在手機上點一點,收割機就會上門服務。
▲網約農機在麥田里工作
位于大邑縣安仁鎮蒲墩村的豐綠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種植了380畝小麥,5月初,合作社負責人余梟通過“吉時雨”智慧種田APP,順利預約到了農機收割服務。當天,機手們按照約定時間來到指定田塊進行收割作業。麥田里,5臺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轟鳴聲中麥浪翻滾,一壟壟成熟的小麥被卷進機器,源源不斷收進“糧倉”。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塊約10畝大的麥田,不到10分鐘就完成收割。380畝小麥一天內就全部完成收割。
“手機上點一點,農機就上門服務,就像‘滴滴打車’一樣。”余梟邊說邊拿出手機演示起來。他打開“吉時雨”智慧種田APP的“作業”圖標,就有預約機耕、插秧、開溝、收割、機播等服務選項,選中收割服務后,頁面彈出一系列收割商家及服務供選擇。
▲“吉時雨”智慧種田APP界面
網約農機服務不僅高效,還劃算。余梟算了筆賬:“同樣一畝地,小麥收割每畝50元,谷子每畝70元,價格不到人工的一半,作業效率還是人工的3倍,既省錢又不耽誤農時。這380畝地第二輪翻耕完,馬上就可以插秧了。”算賬的同時,他還通過操作APP,指揮運輸車輛同步將麥子送到幾公里外的烘干中心烘干。
據了解,往年,收割時節大都是種植戶自己聯系收割機,收割機真正到地里不一定準點,價格還有波動。網約農機服務不僅降低了種植戶的農機使用成本,避免了因季節性使用農機造成的忙閑不均,還有效拓寬了機械化農耕的覆蓋面,提升了種植質量和勞作效率。
▲網約農機在麥田里工作
近年來,大邑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已經實現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達到93.8%以上。截至目前,除“吉時雨”智慧種田APP提供機械化預約服務外,大邑還有2家合作社專門組織了本地和外地1000余名持證機手,為種植大戶和合作社提供作物的栽種、肥料播撒、成熟收割等環節的機械化作業預約服務。
得益于機械化運用,大邑今年種植的14.8萬畝小麥,截至目前收割進度已完成85%左右,預計5月25日將基本完成收割工作,機械化收割率近100%。
紅星新聞記者 董馨 實習記者 王梓棋 圖據大邑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