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昌5月22日電(盧夢夢 賀登毅)眼下,贛鄱大地春耕生產已接近尾聲。今年,江西各地積極推廣新農具、新技術,提高水稻播種質量,為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在南昌市新建區,當地引進秸稈基質育秧技術,用廢棄秸稈加工成的基質板代替秧盤中的營養底土,不僅破解了春耕取土難題,而且讓農戶在“一盤一苗”間實現“綠色種田”與“增產增收”雙贏。
圖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基地。余孔輝 攝
“我們將去年秋收后的秸稈加工成可降解的育秧基質底板,水稻種子在生根發芽時可以直接吸收秸稈盤中的營養物質,在插秧時又隨同秧苗回歸田間,實現了秸稈的原料化與肥料化利用,不僅綠色環保,還降低了40%的水稻育秧成本。”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基地生產負責人劉家興說。
劉家興介紹,采用秸稈基質板代替基質底土進行水稻育秧,能夠使早稻種子在低溫環境下,根系更加發達,成毯速度也比普通秧盤更快,有效提升了育秧效率。
圖為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鎮璜源村,當地種糧大戶進行早稻栽播工作。余孔輝 攝
在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鎮璜源村,當地種糧大戶周聰正在水稻田內查看秧苗長勢。“我們今年首次采用機械‘旱直播’技術。該模式是將水田經過旱旋作業平整后,采用‘旱直播’機械將水稻種子和底肥一次性施入田間,等到出苗時再進行水培管理。”周聰表示。
周聰介紹,目前,通過觀察對比,運用“旱直播”技術的水稻出苗率在90%以上。和過去傳統的種植方式相比,這種新技術省去了整地、育秧、插秧多個環節,不但省工省時,還能節約化肥和農藥,實現高效生產。“在我們丘陵地帶,尤其是一些缺水的地塊,這種機械十分實用,即使遇到春旱,我們也能正常進行水稻生產。”周聰說。
據了解,今年,江西南昌早稻播種面積達196.5萬畝,目前已全部完成早稻栽播工作。(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