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商銀行發布2024年度經營報告,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息差收窄、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蘇商銀行以“科技驅動+場景深耕”雙輪驅動,業績保持多年穩健增長,凈資產收益率連續多年位于15%以上,展現了優秀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和確定性。
經營回顧:核心經營指標穩居行業前列
就2024年業績來看,在19家民營銀行中,蘇商銀行總資產、凈利潤等規模指標穩居前三位;與42家上市銀行對比,蘇商銀行規模增速、凈資產收益率、息差等核心經營指標穩居國內主要法人銀行前列。
截至2024年末,蘇商銀行總資產規模為1375.54億元,同比增長17.92%;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06億元,同比增長11.22%,已連續多年實現雙位數增長;稅后凈利潤11.58億元,同比增長10.23%。相比之下,42家上市銀行去年總體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0.08%和2.35%,其中,僅瑞豐銀行、常熟銀行實現營收、利潤雙雙兩位數增速。
核心業務方面,截至2024年末,蘇商銀行貸款規模達到698.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08%,高于行業增速4.48個百分點;吸收存款規模930.66億元,同比增長18.55%,高于行業增速12.25個百分點;凈息差3.87%,同比下降0.54個百分點,仍明顯高于行業1.52%的平均值。受益于投資收益的快速增長,實現非利息凈收入2.84億元,實現了收入結構的多元化。
盈利能力方面,蘇商銀行全年實現凈利潤11.58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15.71%,總資產收益率保持在0.91%的高位,多項盈利指標連續多年穩居國內法人銀行前列。以42家上市銀行來看,2024年僅成都銀行凈資產收益率高于15%。
風險防控:資產質量與風險抵御能力雙優
在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蘇商銀行資產質量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18%的較低水平,同比僅微升0.01個百分點,優于全國銀行業1.5%的平均水平。
風險抵御能力同步增強,撥備覆蓋率提升42.69個百分點至214.02%,撥貸比指標也較上年提升0.51個百分點至2.52%,為資產質量的長期穩定構筑了堅實的防護屏障。
資本充足性指標保持行業領先,資本充足率達11.4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34%,流動性比例131.31%,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280.85%,各項指標均超越監管要求,展現出較強的風險抵御韌性。
這種穩健發展的態勢,既得益于對實體經濟的深耕細作,也得益于金融科技的有效賦能。
科技賦能風控方面,自主研發的"透鏡"智能決策引擎和"秋毫"風險預警系統,構建起覆蓋120個細分行業、3000家核心企業的動態風控模型。
報告期內新增反欺詐風險指標481個,成功攔截高風險交易1.2萬余筆,風險預警準確率提升至98.7%。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110萬次客服通話實施實時質檢,有效降低操作風險隱患。
此外,風險防控體系通過建立不良案例庫和黑灰產行為圖譜,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動態優化風控策略,確保資產質量持續優于行業水平。
業務模式:小微金融與消費金融雙輪驅動
在蘇商銀行看來,中小銀行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深入一線、深入市場,發揮‘鐵腳板’作風,深入田間地頭,與普惠客戶構建直接聯系”的經營哲學。作為普惠金融的積極踐行者,蘇商銀行明確自身“金融服務的補位者”的定位,并據此確立了“小場景切入、差異化競爭”的發展路徑。
在業務發展模式上,不同于大型銀行以規模與資金為主導的外延式擴張路徑,蘇商銀行聚焦區域特色產業與典型細分客群,圍繞特定場景構建產品、風險與服務一體化體系,進而以“精小特快”的思路重塑金融供給,在小微金融和消費金融領域持續發力,為中國中小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提供鮮活的實踐樣本。
截至2024年末,蘇商銀行累計服務小微客戶總量突破138萬戶,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218.32億元,有貸戶戶均貸款金額控制在8.7萬元,切實貫徹了“小額分散、精準滴灌”的服務理念。其中,累計服務中小制造企業2.3萬戶,貸款余額達39.75億元,戶均貸款規模17萬元,重點覆蓋家電制造、現代物流、新能源等產業鏈核心環節。
消費金融業務同樣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期末貸款余額達381.76億元,同比增長13.01%,累計服務客戶總量突破1570萬戶,覆蓋公務員、新市民、藍領工人等多元客群。
在場景金融建設方面,蘇商銀行深度整合地鐵出行、高速公路、文化旅游等大生活場景,與187家商戶平臺聯合打造“支付+理財+融資”的綜合服務方案。
科技支撐:錨定前沿科技夯實發展底座
基于“科技使金融更簡單”的發展理念,近年來,蘇商銀行持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云、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領域布局,狠抓數據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設,研發投入占比保持6%左右,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持續提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能力。
2024年,蘇商銀行率先啟動金融AI自研與引進,通過構建從底層建模到場景落地的研發體系,將DeepSeek等大模型應用于核心業務:AI投資助手實現城投債與產業債分析報告的自動生成,顯著提升分析質量與生成效率;小微信貸AI審批系統完成從數據歸集、畫像生成到風險判斷的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在縮短審批時間的同時提升風險識別準確性;金融消保智能解決方案則通過智能分派和語義分析技術,大幅提升客戶問題響應速度與投訴處理閉環率。這一轉型推動該行向“輕運營、高效率”數字銀行演進。
與此同時,蘇商銀行參與研發的“數據驅動的用戶行為識別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斬獲2024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數據智能與客戶洞察領域形成具備跨行業影響力的技術積累。
未來戰略:錨定“五篇大文章”深化布局
在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蘇商銀行選擇以“技術深耕+普惠聚焦+垂直場景”為戰略支點,著力構建數據智能與客戶需求深度耦合的金融服務生態。
通過將數字基因植入小微金融、民生服務等垂直領域,該行正以場景化科技能力重構區域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以算法驅動業務決策,以智能服務強化用戶黏性,在科技賦能與普惠落地的雙向協同中,開辟出一條區域性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展望未來,站在成立八周年的新起點,蘇商銀行繼續堅守“研發能力、專業專注、簡單透明、使命必達”的戰略導向。
一方面,持續在科技金融領域加大投入,深化與南京大學等高校的產學研合作,重點推進金融大模型研發,探索人工智能在智能風控、智能投顧等場景的深度應用。另一方面,繼續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根據2024年報披露,該行已連續多年入選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亞洲銀行家》“全球十大數字銀行”等權威榜單,并榮獲“中國銀行業競爭力100強”“全面風險管理優秀實踐獎”等多項殊榮。這些成就的取得,既是對蘇商銀行堅持科技驅動、深耕實體經濟的肯定,也為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