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價在下跌,如果你說深圳的房價會上漲,很多人就會火冒三丈,說房價那么貴,怎么可能漲呢?一線房價那么高,誰買得起啊,一定是要跌的呀。
深圳的房價即使跌了很多,現在核心區很多小區的房價依然是10萬以上。10萬的房價,確實貴,有泡沫嗎?是不是還要跌的?深圳的房價靠什么來支撐呢?
最近一個二流女星230萬的耳環上了熱搜,230萬,即使在省城,也能買一套非常不錯的三室。一個耳環相當于一套房,這很顯然是太貴了。能戴的起這么貴二環的人,房子肯定更貴,她家住深圳純水岸小區的大宅。總價1個多億。她出生在四川一個五線城市,卻在深圳買了房子。
類似的例子,其實京滬深一直很多,比如說山西縣里面煤監局的局長,科級干部吧,在北京買了20多套房,最后被查封了。還有呢,陜西房姐、山西煤老板也在北京有不少房子。
北京是全國限購最嚴格的城市,非戶籍人口買房需要5年社保。其實以前北京有一個破限購的辦法,就是法拍房。
北京的法拍房分兩種,一種是北京法院執行的。他執行北京的政策,就是你必須有北京的購房資格才行。另外一種是外省的,比如山西呀,陜西呀,河北呀,山東啊,這些法院法拍的房子,不執行北京的限購,人人可以買。這些省法院有大量北京的法拍房,說明這些省很多人在北京買房了,這些省的人,喜歡在北京買房,以在北京有套房子為榮。
我們再說上海的例子,在2006年時,溫州房價高于上海,大量溫州人,浙江人到上海買房,現在核心區房價。上海是溫州的6倍以上,上海作為中國最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外來購買力,擁有極高的房價。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小富進城,大富進京。進城也好,進京也好,一標志是什么?就是有宅子。有了宅子以后呢,你才能在這個城里面安居樂業。所以說呢,核心大城市一直是有錢人向往的地方,那么大城市的房子呢,自古以來一直是比較貴。
長安米貴,白居不易,說的是唐朝時,長安房價高,居住成本高,只有白居易這樣有才華的人,才可能住得起。
民國時,1920年代的北京城里,一個雜工月收入是2塊大洋。駱駝祥子拉洋車是高收入,月收入4塊半大洋,一個大學教授月收入是200~300塊大洋,魯迅有三個職業,第一是教育部的廳級官員,第二是大學教授,第三是知名作家,他有三份收入,月收入600多塊大洋。
魯迅的收入是祥子的150倍,是雜工的300多倍,魯迅這樣的高收入人群才能在北京買房,一套宅子需要兩條小黃魚。一般人在北京,一輩子就是找個睡覺的床鋪,買房是不會想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相信以末斂財,以本守之,就是你要把經商掙到的錢存下來,只能是買不動產。否則是存不住的。所以,自古以來,中國的 有錢人都有到大城市買房的傳統。
大城市房價高,不僅是因為大城市本地人收入,有大量高端就業崗位。還因為外來購買力強,省趙,市趙,縣趙,以及各地的有錢人,都想在一線大城市買房,那大城市的房子必然要貴呀。
所以,一線城市的房價10萬以上,確實貴,但卻有堅實的支撐,因為想買的人多。隨著貨幣寬松,一線的房價肯定還是上漲。現在不僅沒有泡沫,其實有的房子是低估了。
而小城市,因為人口越來越少,房子供過于求了,鶴崗化是趨勢,2萬元一套房子,看起來便宜,但可能還會繼續下跌,因為美國有1美元一套的房子,日本有1日元一套的房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