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刺破皮膚,就能針灸;不需要任何醫學基礎,就能針灸;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針灸……這是當年風靡一時的“哈慈五行針”的主打賣點,相信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或多或少在電視或者報刊上都曾經見過它的廣告,它的療效到底如何,它為何又突然消失?一切還得從30多年前說起。
(一)出身貧寒,“自修”大學
1941年出生的郭立文看名字您就知道,他的父母對他是給予了無限希望的。出身貧寒的郭立文讀書一直很用功,但奈何成績總是一般的他最終還是未能考上大學。好在身處東北,那年頭工廠林立,郭立文很輕易就進入到一個工廠工作。
雖然待遇一般,但在工廠當工人屬于當年的“鐵飯碗”。閑暇時刻,郭立文還一直自學中醫,渴望開辟自己的第二職業。1986年,在工廠上班的45歲的郭立文得到了一個去大學進修的機會,成為了廠里的一名“自修”大學生。
成為大學生的郭立文并沒有滿足自己的“鐵飯碗”,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他辭掉工作,正式下海,成立了哈爾濱磁化器廠(哈慈股份前身)。這個“磁化器廠”看上去有點“化工工業”的味道,實際上并無關聯。還記得我們說郭立文一直“自學中醫”“渴望開辟第二職業”嗎?沒錯,這個“磁化器廠”的產品和“醫療器械有關”。
(二)拋棄“鐵飯碗”,借款2萬元創業
創辦公司沒多久,郭立文就在各種書籍和自己的創意下,發明了吊瓶式磁化衛生器。這個名字聽上去并不高端,可想而知是一個衛生工具。在那個并不開放的年代,吊瓶式磁化衛生器針對的是男女私密處的衛生清潔,郭立文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的這個產品擁有巨大的市場。
但他現在愁的是沒有多余的錢進行擴大生產。
他用掉自己所有的人脈,湊了2萬元,終于生產出一批。但他依舊沒有更多的錢用于渠道宣傳,借是借不到了,只能自己去跑了。要說這郭立文確實有點毅力,憑著一雙腿和一輛自行車,他走遍了哈爾濱的診所,跑了一年,產品基本都賣了出去,自己把2萬元的欠款還了,還小賺了2萬。
80年代的2萬的購買力還算是比較強的,相當于有些人10幾年的工資了。但郭立文并沒有停下腳步,經過自己和團隊的竭力構想,他在1988年又推出了一款“磁化杯”:據說用這種杯子喝水,杯子可以將水磁化之后可以激發水的活性,從而更有利于人體吸收。
其實,以我們現在對“水”的理解來看,這種所謂的“把水磁化利于吸收”完全就是一種“偽科學理念”,是不折不扣的“虛假言論和宣傳”,但當時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上郭立文舍得砸錢,在許多紙質媒體和電視上大肆砸廣告,這款“磁化杯”很快就成為黑龍江當地的“網紅產品”,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掏錢買上一個。從1989年到1993年的四年時間,哈磁杯銷售額一路飆升到1.3個億,凈利潤也達到2000萬。這給郭立文帶來了巨額收益,他也終于知道了賺大錢的辦法,于是他馬不停蹄的開始發明他的第三個產品。
(三)哈慈五行針,助力郭立文榮登“富豪榜”
之前提過,郭立文一直有在自己研究和學習中醫,并且他不時的關注著中外醫學各領域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和國外在各方面的聯系都比以往任何時期要緊密,許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交流,郭立文發現外國人對中國的“針灸診療”格外感興趣,而大多數的中國人對“針灸”也是“聽過并未見過”的情況,而一些中醫院的“針灸”治療不僅很專業,而且收費還不低,這讓郭立文感覺:若是有一款收費適中、自己就可以運用的“針灸”產品,那肯定能受到市場的歡迎。
于是,郭立文推出了他的第三個醫療產品,也就是“哈慈五行針”。
平心而論,郭立文的“哈慈五行針”并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因為它的銷售價格并不便宜,在20多年前的20世紀90年代,一盒“哈慈五行針”要賣到近300元,證明郭立文定義這個產品的受眾并非大多數人,他針對的是那些有養生需求并且不太注重保健成本的人。
郭立文是這么敘述自己的“針灸產品”:哈慈五行針利用的是磁極分為N極和S極的特性,通過在一個位置上用N極針,另一個相關位置上用S極針,兩者之間形成磁場,就可以疏通血脈,起到除病強身的作用。
好家伙,看到沒,郭立文的“哈慈五行針”不僅運用了“中醫”人體“五行”理論,還有效結合了自然地理中的“磁場”和“磁極”效應,那年代就大多屬于“不懷疑”的時候,人們對未知總是報以仰望和信任的態度,而這不足以支撐起郭立文想象的“無限市場前景”。
為了擴大市場,郭立文想起了自己在國外考察時,很多產品都會在電視上做廣告的情景。于是,他大手一揮,把錢投向了電視,開啟了“哈慈五行針”的“電視購物”時期。
經過研究,郭立文現在四川進行電視購物推廣,結果不到2個月,“哈慈五行針”的銷量就超越自己前2年,郭立文非常興奮,把所有的錢都拿了出來,讓“哈慈五行針”的電視購物廣告出現在全國各地的電視臺,一時間,郭立文和他的團隊賺的盆滿缽滿,銷售最好的時候,郭立文一天可以回款1100多萬,僅半年凈利潤就高達1億多元!郭立文在當年也以14億的身家榮登富豪榜!
可以說,“哈慈五行針”不僅是郭立文個人下海創業模式的典范,也更是開啟了中國電視購物模式的“航行時代”,一直到今天,“電視購物”、“電視賣藥”仍舊此起彼伏。
(四)多元化經營,“哈慈五行針”風光不再
40多歲丟棄“鐵飯碗”下海從商并且大獲成功,應該說郭立文的故事應該是很勵志的,暫時不論這“哈慈五行針”到底功效如何,單從商業說來看,郭立文完成了很多人都不曾有的壯舉。如果他不那么飄,穩扎穩打,或許“哈慈五行針”還能再多瓜分一些市場。
但素來就自負的郭立文當然不滿足自己的成就,有錢后的“哈慈股份”并沒有沉心下來研究開發另外的產品,而是玩起了“資本”套路,哪里紅火,哪里就有“哈慈股份”的身影。在登陸富豪榜的第二年,郭立文化身“王多魚”,有人帶著項目說兩句他開心的話,他就大手一揮“這項目我投了”,于是在短短4年里,郭立文把7億多人民幣投向了減肥、醫藥、養豬、飼料、旅游、地產、釀酒等等領域內,雖然生意遍地開花,但回報微乎其微。
最重要的是,多元化的經營也影響了哈慈五行針的市場表現,很顯然,投資的多了,不可能把所有的行業注意力都繼續傾注在“哈慈五行針”上,“哈慈五行針”的電視廣告也相應減少,同時,隨著市場上各類保健產品的競爭,再加上人們認知水平的提升,“哈慈五行針”的銷量肉眼可見的下滑,它的營收從巔峰時期的3億元降到了2001年的8100萬元。
(五)創始人套現留美,徒留投資人“欲哭無淚”
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郭立文比任何人都清楚,“哈慈五行針”的風頭不會再有轉機,也或許是錢賺夠了,自己也快60歲了,郭立文不想再折騰,于是在2002年,哈慈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創始人郭立文家族已徹底套現退出。
在任何時期的股票市場,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套現離場意味著什么,相信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不言自明。盡管郭立文走了,公司的“殼”還是在的。但沒了郭立文,哈慈股份就好比沒有鹽的菜,始終都缺少了靈魂。哈慈股份也不再像以前風光,連續出現虧損,所謂市場最現實,不能盈利只會虧損的公司就得被清理。于是在2005年9月份,哈慈股份被終止上市,匆匆結束了自己在A股短暫的旅程。
然而,當年的資訊并不那么發達,股民的認知水平也追不上市場的變化,盡管郭立文家族退出哈慈股份已經在公開媒體上發布,但還是有很多股民出于對“哈慈五行針”的認同和喜愛去繼續購買了哈慈股份,一直到2005年哈慈股份退市,流通里的股民仍舊有7萬多,這一下著實又坑害了不少的無辜“投資人”。
現在,“哈慈五行針”在一些電商平臺仍有銷售,一些老用戶仍舊篤信這種產品能幫助自己的身體。而套現的郭立文家族,早已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安享著晚年生活,按照年齡推算,今年的郭立文已經快80多歲高齡,不知道他自己或者家人在身體不適的時候,是否也會使用這套“不用刺破皮膚,就能針灸;不需要任何醫學基礎,就能針灸;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針灸……”的“哈慈五行針”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