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銅師傅文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銅師傅”)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港股IPO上市。
筆者注意到,銅師傅主要依靠銅質文創產品為生,但是無論是公司整體業績,還是核心產品,其增速均呈現出 “跑輸行業”的發展態勢,成長性令人擔憂。
估值方面,從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17個月的時間內,銅師傅的估值近乎“膝斬式”下滑,從26.14億元下跌至16億元,跌幅達38.26%,無疑暗示著公司估值正經歷一場持續的“雪崩”。更為值得玩味的是,在銅師傅即將申報港股IPO前夕,有一位股東以4.16元/股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股權。
業績增速“跑輸”行業增速
銅師傅成立于2013年,作為一個文創工藝產品品牌,以銅始終為品牌的核心材質,持續投入原創設計與研究和發展。
2022年-2024年(下稱“報告期”),銅師傅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318.5萬元、50638.3萬元、57118.8萬元,年內利潤分別為5693.8萬元、4413.1萬元、7898.2萬元,營收持續增長,凈利潤在波動。
從產品上看,銅師傅主要擁有銅質文創產品、銀質文創產品、黃金文創產品、木質文創產品,其中銅質文創產品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7964.5萬元、48800.5萬元、55125.1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95.4%、96.3%、96.6%,為公司最重要的產品。
得益于銅質文創產品大發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4年12月末,銅師傅在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按總收入計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達35.0%。
盡管銅師傅在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占據一定地位,但其業績增長動能與行業整體態勢存在明顯差距。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2024年,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規模從11.08億元穩健攀升至15.76億元,以9.21% 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持續擴容;反觀銅師傅,在2022-2024年報告期內,其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6.54%,較行業增速低2.67個百分點,未能充分匹配市場增長紅利。
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銅質擺件作為銅師傅營收支柱,每年為銅師傅貢獻營收的比例超過8成,而其增長表現同樣遜色于行業大盤。銅質擺件作為占據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75%以上份額的核心品類,2019-2024年市場規模由8.32億元躍升至12.34億元,實現10.36%的年均復合增長;而報告期內,銅師傅銅質擺件業務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7.85%,較行業水平低2.5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無論是公司整體業績,還是核心產品的市場拓展能力,銅師傅均呈現出“跑輸行業”的發展態勢,其市場競爭力提升與增長模式優化亟待突破。
估值暴跌疑云
銅師傅成立于2013年,由俞光出資設立,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俞光持有銅師傅約26.27%的表決權,為公司最大的股東。
在銅師傅的發展軌跡中,其歷史估值波動現象值得關注。據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7月,國中基金、復星惟盈及徐丹妮等均以328.28元/股的價格對銅師傅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公司估值攀升至26.14億元。
與此同時,在同一時間段內,俞光、李麗、石鈞、俞清還均以328.28元/股的價格將其持有銅師傅的部分股權轉給了共青城金達,彼時市場對其前景的樂觀預期可見一斑。
在上述股權變更完成后,短短幾個月之后(即2022年1月),銅師傅以資本儲備資本化的方式擴充了注冊資本,注冊資本由796.28萬元元增加至5700萬元。
然而,資本熱潮轉瞬急轉直下。2022年12月,歐之福以28.07元/股的價格向上海如碼、張磊等多方轉讓全部股權,公司估值驟降至16億元。這一操作距離前一輪高估值增資僅隔一年半,估值縮水幅度高達10.14億元,跌幅達38.26%,堪稱“斷崖式下跌”。在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估值下降如此厲害?
這場估值危機似乎并未隨著2022年的暴跌而終結。2023年5月、2024年5月、2024年12月,銅師傅頻繁發生股權轉讓,其中2024年12月,王佳瑩以4.16元/股的價格將股權轉予金麗華,這一價格較2022年12月的28.07元/股已跌去超85%。(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