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舒冬妮 每經編輯:張海妮
張玉祥不缺信徒,哪怕是南極電商(002127.SZ,股價4.9元,市值120.29億元)凈利潤下跌312%之后。
南極電商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全年營收為33.58億元,同比增長24.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7億元,同比盈轉虧。其中,銷售費用激增430%,對業績造成明顯拖累。
5月21日,南極電商在其上海總部舉行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離會議開始還有半小時,現場四十多個座位就陸續坐滿了人,一塊顯示屏上還有連線的投資者,他們關心公司業績為何下滑,也關心公司自營業務和線下門店的發展。
參會人員不乏券商機構,而他們更是南極電商的持續擁護者。2025年以來,公司已經接受過10余次投資者調研;2024年全年,公司接受了上百家券商機構的調研。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股東人數超過11萬戶。
近日,各大券商扎堆舉辦消費主題策略會,二級市場的消費板塊迎來久違的風口,南極電商4月8日至今股價累計上漲40%。但不賣吊牌之后,公司的增長故事該如何續寫?股東大會上,南極電商董事長張玉祥表示,“(去年激增的)銷售費用在今年就會大幅下降??自營業務的商業模型已經跑通,未來一兩年就會看到成果”。
南極電商董事長在展示公司產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舒冬妮 攝
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30%
對于2024年增收不增利、利潤大幅下滑,公司明確表示,是由于短期的品牌建設和營銷投入以及(子公司時間互聯)商譽減值導致了報表利潤的虧損。
一方面,時間互聯受行業競爭加劇、上游成本抬升及毛利空間壓縮等影響,利潤未達預期,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08億元。另一方面,公司2024年銷售費用達5.88億元,同比激增430%。
虧損根源直指轉型陣痛。2023年,南極電商正式宣布對業務結構進行優化與調整,從過去的“品牌授權”(即“賣吊牌”)模式轉向自營模式。公司拆分了原有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劃分為戰略合作授權服務、時尚授權服務和自營零售三大板塊,并開始收緊授權標準,聚焦核心品牌(如南極人、卡帝樂鱷魚等)的質量把控。
2024年,公司動作頻頻。主要品牌“南極人”的男裝、女裝、內衣等品類從授權模式轉為自采與加盟模式,推出“新輕奢系列”,并定位中高端市場。2024年年底,公司在上海開設首家南極人線下旗艦店,銷售保暖內衣等自營產品,嘗試從純線上模式回歸實體零售。同時,2024年公司還簽約謝霆鋒為代言人、在分眾傳媒投放了大量廣告。
2024年注定是南極電商轉型陣痛的一年,只不過,陣痛期延續到了2025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為7.29億元,同比略有增長;歸母凈利潤虧損1363萬元,同比下降128.54%,銷售費用激增仍是重要原因。自營業務轉型成效也尚未凸顯,品牌授權和自營業務收入僅為1.01億元。
南極電商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舒冬妮 攝
“自營業務的模型已經跑通”
銷售費用何時能降下來,自營業務何時能帶來利潤增長,線下門店布局進展如何?這些問題成為此次股東大會上的焦點。
在回答銷售費用激增時,董事長張玉祥坦言,去年的營銷有些激進,但今年營銷費用就會大幅下降。他表示,傳統的廣告模式短期轉化效果有限,未來重點會放在轉化效率上,而商品企劃和整體營銷也會是其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在自營業務的發展上,對南極電商而言,2024年是供應鏈和經銷商重建的一年。去年公司對工廠和經銷商進行了嚴格挑選和管控,線上店鋪也經歷了關店和新開。截至今年4月,南極人線上店鋪數量接近1000家。其中,400家為2025年新開,以加盟為主。公司正慢慢淘汰以前“賣吊牌”模式的店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商品種類上,公司也進行了嚴格管控,從以前的幾萬個SKU(最小存貨單位),降至目前超過2600個SKU,做到“控貨、控場、控價”。公司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2025年上新的產品均為輕奢新品,包含自采商品和加盟商品,針對核心品類,還會根據不同季節、渠道特點等,對具體商品做進一步的主推策略。從GMV(商品交易總額)情況來看,2025年較2024年將保持增長。
此外,張玉祥做“世界級消費品品牌公司”的目標沒有變,他在會上反復提到“對標優衣庫”,南極電商自營品牌要用“性價比”做到“大牌平替”,未來線下也會開出更多自營旗艦店鋪。
“消費者對我們的產品很滿意,復購率很高,自營業務的商業模型已經跑通,未來一兩年就會看到成果。”張玉祥說,當記者追問具體數據時,他并未回復。
不過,南極電商的轉型仍在路上,銷售費用是否能順利降低,自營業務的利潤增長何時體現都仍待時間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