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滿節氣前一天,老輩人說“最怕小滿前一天”。這日子為啥讓人掛心?全因農時到了關鍵坎兒。
此時夏糧正灌漿,籽粒未滿卻等不得風雨亂。農諺說“小滿前日毒太陽,籽粒灌漿受大傷”,最怕高溫烤苗。
今年多地提前熱到近40度,田里莊稼像被火烤似的發蔫。小麥灌漿期遇上干熱風,粒籽憋不熟,收成就得打折扣。
還有句老話“小滿前日風雨驟,麥倒稈折淚白流”,大風大雨更揪心。麥穗剛掛漿,稈子還沒全變硬,狂風一刮成片倒。倒伏的麥子難收割,穗頭沾了泥,出粉率也跟著降。
最狠的是冰雹,“小滿前日冰雹降,收成不滿淚汪汪”,砸下來直接毀田。去年鄰村就遭了雹災,青麥穗被砸得稀巴爛,半年辛苦全泡湯。老輩人靠看云識天氣,見西邊天烏青就趕緊扎麥稈防風。
如今有了天氣預報,咱更得把土辦法和科學防結合著來。
高溫天咋辦?地頭澆水降溫,早上澆別正午澆,免得傷根。大風前趕緊去田里轉,密植的地塊扎些“麥稈撐”,能護著稈子不倒。
低洼地提前挖排水溝,雨一來能及時排,不怕積水泡壞根。家里備點草木灰,撒在壟溝里,既防蟲又能防潮保墑。要是預報有冰雹,塑料布蓋不了大田,就趕緊聯系防雹炮點。
有人說現在科技發達,老農諺不管用了,我看這話不全對。
老輩人的經驗是一代代攢的,提醒咱啥時候該防啥災,這心意沒變。但咱也得會用新技術,手機上隨時看雷達圖,提前三小時就能知風雨。東北種玉米的鄉親注意,這時候別光防高溫,夜里還得防霜凍。
南方種水稻的朋友,田里水層保持好,既能降溫又能抗倒伏。今年氣候有點反常,好多人心里沒底,到底咋應對才穩妥?其實關鍵就在于盯緊天氣變,該動手時別拖延,農時不等人。
村里張大爺前天就帶著兒子把玉米地澆了遍,說“早準備總比遭災強”。
李大姐家大棚早加固了,她說“去年吃了風災的虧,今年說啥也不馬虎”。這些實在的例子告訴咱,提前防比事后救管用,別怕麻煩費功夫。
現在該做啥?打開手機查未來三天預報,心里先有個譜。家里缺啥物資趕緊備,竹竿、塑料布、水泵,別等下雨了才抓瞎。
拿不準的技術問題,趕緊給鄉里農技站打電話,他們上門指導可及時。有人可能想問,要是真遭了災,有沒有補救法子?
這先留個話頭。
但咱盡量別走到那一步,多花點心思在預防上,豐收才更有盼頭。說到底,種地靠天也靠人,老經驗加上新辦法,才能穩當迎豐收。
記住了,小滿前這關鍵幾天,多往田里跑幾趟,比啥都強。把心放在莊稼上,莊稼才不會虧待人,這是老輩人傳下的理兒。趕緊行動起來,護好灌漿的糧食,就是護住咱秋天的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