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凌晨2點55分,小滿節氣準時到!夏天的第二個節氣來了,名字藏著講究。北方麥田里,麥粒灌飽漿卻沒全熟。
沉甸甸的麥穗壓彎稈,老農蹲地看成色。“再曬幾天就能收!
”他們笑得滿臉褶子。
南方也不閑,蘇州東山鎮枇杷正熱銷。王大姐天沒亮上山,20畝園子忙采摘。
“白玉”枇杷金燦燦,竹筐裝得滿滿當當。有人納悶:為啥只有小滿,沒有大滿呢?老祖宗定節氣,講究的是留分寸。
小麥將熟未熟叫小滿,后面接的是芒種。就像飯吃七分飽,事情做滿反不好。
江蘇有位網友,去年吃了大虧。
枇杷熟透才采摘,暴雨一來全泡湯。
今年學聰明,八成熟就賣,多賺兩萬塊。
這道理,放在生活里也一樣管用。
城里人也沾光,姑蘇菜場擺了22個攤。
果農直接賣枇杷,價錢比水果店便宜三成。李阿姨挑半斤,拍個抖音點贊過五千。評論區里真熱鬧,有人曬出自制枇杷膏。
有人提醒等青種,說那甜度更高些。還有北京網友感嘆,想起跟著爺爺下地的日子。
楊梅也快熟了,東山鎮的果樹冒紫果。年輕人坐不住,露營基地預訂多起來。“枇杷黃后楊梅紫”,老祖宗的話真準。
回頭看節氣名字,古人智慧藏在日子里。滿招損謙受益,月滿則虧水滿溢。
小滿這種狀態,才是剛剛好的妙。就像麥粒灌漿,八成滿時最合時宜。留些空間給明天,遇事才能有余地。
這道理,放在現在也沒過時吧?
我家陽臺的圣女果,最近悄悄轉紅了。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小變化呢?節氣里的學問,其實連著咱生活。
莊稼人懂節氣,安排農事有分寸。城里人懂節氣,應季吃喝更舒服。老祖宗的智慧,咱得好好記心里。
你們那兒小滿有啥講究?評論區說說。關注天氣號,下次帶你們看楊梅怎么摘。
本文數據源于生活觀察,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