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伊朗對美西方妥協后,很多網友都調侃說,以后伊朗吃飯要坐小孩那桌,可一晃半年多過去了,現在的伊朗已經不是坐小孩那桌的問題了,甚至連嬰兒椅都整不上了,搞不好就得直接“回爐重造”。
5月14日,伊朗最高領袖高級顧問沙姆哈尼公開宣稱,伊朗愿意“永不制造核武器,銷毀可用于武器化的高濃縮鈾庫存,將鈾濃縮至民用所需的較低濃度,并允許國際核查人員24小時監督”,伊朗做這些的唯一訴求就是美國“立即解除所有經濟制裁”。
當伊朗做出這一表態后,之前說伊朗是“以退為進”的那些人也無法再為伊朗遮掩,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說是伊朗“改革派”政府試圖打破制裁困局的孤注一擲。畢竟多年制裁如同沉重枷鎖戴在這個石油大國脖子上,匯率崩盤、通脹高企,就連基礎物資都依賴走私維持。民眾生活苦不堪言,街頭抗議此起彼伏,政府急需破局。
伊朗現任總統佩澤希齊揚,上臺前承諾要擺脫制裁,但擺脫制裁的方式就是一味地“妥協”。那么伊朗妥協換來的是什么?
5月16日,特朗普在新聞采訪中直言,“伊朗放棄核武器還不夠,必須放棄民用核能,否則可能用暴力解決。”特朗普以“伊朗石油夠用300年”為由,來質疑伊朗發展民用核能的合理性。特朗普表示,若伊朗不接受新條件,那么“解決方案要么是暴力的,要么是非暴力的”。
伊朗把底牌亮給特朗普換來的是特朗普的得寸進尺,不得不說伊朗確實是屬于記吃不記打的那種。伊朗忘了是誰撕毀了“伊核協議”,看不到特朗普稍微回應一下“伊核協議”,共和黨兩百多名議員就開始大罵特朗普。相較于基本盤,特朗普會在乎一個伊朗嗎?特朗普只在乎你伊朗能為他帶來什么切實利益。
5月18日,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給伊朗劃定了紅線,不允許伊朗哪怕有1%濃縮能力。從這就能看出,美國要的是伊朗徹底“棄核”。一旦棄核,失去外部活動空間的伊朗,甚至還不如黎巴嫩和也門。起碼胡塞武裝還在戰斗,人家背后有高人支持,起碼黎巴嫩真主黨還能往敘利亞騰挪。因此,美國這話一出,伊朗坐不住了,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塔赫特-拉萬希通過伊朗媒體放話,若美國堅持要求停止鈾濃縮,談判將毫無結果。
毫無結果?伊朗這話不知道能唬住誰。在藍星各國眼里,伊朗現在說的一切都是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實際上身體虛的一批。自4月12日阿曼首輪談判起,美伊在一個月內密集進行四輪對話,伊朗從“保留部分濃縮能力”退至“銷毀高濃鈾”,而美國卻從“限制濃縮度”升級為“徹底禁止濃縮”,這種“單向妥協”的談判本質,早已注定伊朗的困局。
伊朗著急和美國談判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伊朗對美國的示好,還不僅僅是通過“伊核談判”這個支點口頭上對美國讓步,伊朗還默不作聲地整出了實際動作。
2025年5月中上旬,印巴沖突爆發期間,伊朗外長前往南次亞大陸,先后訪問了伊斯蘭堡與新德里。伊朗本來打算調停印巴沖突,奈何現在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再說了就算是以前的伊朗,一向自詡為“第三大國”的印度,也未必高看伊朗一眼。
于是,調停無果的伊朗,轉頭就和印度簽署了《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而這個協議中有一條,那就是將恰巴哈爾港的運營主導權重新交給印度。為什么說重新?因為,印度對恰巴哈爾港的垂涎不是一天兩天了。2003年印度就開始布局這個港口,但礙于遜尼派和美西方的壓力,印度是有這個心沒這個膽。后來美國重返亞太,讓印度的角色愈顯重要,印度就開始正大光明的行動。
2016年,印度以5億美元投資拿下港口兩個泊位,憑借恰巴哈爾港的戰略位置,印度正式奔赴“大國夢”。畢竟在印度眼里,這是印度輻射中東、歐洲、俄羅斯、中亞的最好路線。這比從巴基斯坦往中亞走安全多了。印度夢做得確實挺好,但奈何基建水平了了,折騰了十年,連配套鐵路都未能貫通,搞得伊朗相當不滿。
如今,伊朗再次和印度談起恰巴哈爾港,就是告訴印度,印巴之間我選擇你。而伊朗的做法直接被巴媒稱作“背叛”。巴媒為何不滿?因為過去幾年,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關系還算不錯,畢竟都是穆斯林兄弟,后面又有沙伊和解這個大背景,再加上雙方都跟中國關系比較密切,而中國在恰巴哈爾港也有投資。如此一來,就能看出伊朗的真實用意,通過站隊印度,向印度后面的美國示好。
伊朗這種選擇的背后,是伊朗對印巴“實力對比”的判斷。印度GDP是巴基斯坦的10倍、人口是巴基斯坦的7倍,而且印度軍事后面有俄羅斯、歐洲,甚至美國的支持。伊朗想當然地認為“印度必勝”,甚至幻想印度能成為美伊關系的“調停人”。
伊朗這一系列操作除了賭印度會贏之外,也是在將自己當作“地緣籌碼”待價而沽。伊朗通過把恰巴哈爾港交給印度,就是告訴印度背后的美國和俄羅斯,自己可以充當“美版絲綢之路”與“俄版南北通道”的支點。因為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其終點站都是印度。這也是我們觀察俄羅斯對中國影響力戒心的兩個方向之一,除了南亞的印度,就是中亞五國。
伊朗向特朗普表明了心跡,但是換來的卻是特朗普訪問中東,然后贏麻了的消息。于是伊朗又開始在濃縮鈾的問題上搖擺。也就是說,伊朗熱臉貼了冷屁股。特朗普不僅進一步要求伊朗棄核,甚至還配合以色列來警告伊朗。
5月20日,有多名美國官員透露說,美國獲取的情報顯示,以色列可能正在準備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美國觀察到的軍事動向包括航空彈藥的調動以及一次空中演習的完成。官員們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以色列領導人是否已作出最終決定。
美國官員的話更加證實了,特朗普訪問中東而不去伊朗,以及和胡塞武裝簽署停火協議,就是演給伊朗看的。就是為了幫助以色列,進一步向伊朗施加壓力,促使伊朗徹底放棄核計劃。我們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伊朗以為把“底褲”露給以色列,以色列就不會無動于衷。
伊朗錯就錯在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梢哉f,伊朗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伊朗搞不清楚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中東之行和對外擴張的真實目的,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轉移內部壓力,徹底贏得內斗,鞏固自己的位置?;诖?,特朗普在伊朗和沙特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沙特,把伊朗的一片熱忱扔在了風里。
對特朗普而言,還真未必對伊朗的恰巴哈爾港感興趣,至少目前不會。因為,特朗普要的是立即可以變現的真金白銀,而非耗時費力的美版“絲綢之路”計劃。再說了,美版絲綢之路是希拉里提出來的,歷經三任美國總統,其中還包括特朗普自己,要是能成,還用等十幾年后的今天?
伊朗的“轉向”充其量為特朗普加點政治分,伊朗的港口也無法為特朗普開動印鈔機背書。能為特朗普“背書”的是中美關系,是特朗普印錢時,中國能夠帶頭,包括歐洲、中東乃至俄羅斯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六月份大批量到期,否則特朗普不會去中東“輪回演出”。當然,最致命的是伊朗忘記了“去核”后的前車之鑒,那就是曾經得罪五常的卡扎菲政權。
利比亞在2003年棄核時,美西方一片拍手叫好,后來卡扎菲稍微觸動了歐洲在非洲的利益后,歐盟立馬反過來轟炸利比亞。阿拉伯之春爆發后,曾經恨不得與卡扎菲結為金蘭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直接甩開北約和美國,帶著歐盟的飛機就去了利比亞。而宣稱保護卡扎菲的美國,不惜用美駐利比亞大使的命和歐洲作交易,結果是卡扎菲身首異處,利比亞亂成一鍋粥。
當然,伊朗可以說,利比亞太遠,自己看不見,但你看不到利比亞,難道還看不到烏克蘭嗎?烏克蘭如果當年不放棄核武器,會被俄羅斯與美西方這樣撕扯?伊朗放棄對黎巴嫩、敘利亞、胡塞武裝的支持本身就是自毀長城,現在又要放棄最后的底牌,無異于揮刀自宮。
實際上,以色列早在之前就已提醒過伊朗。內塔尼亞胡在國家安全會議上說要全面解除伊朗研發彈道導彈的能力,終止所有的鈾濃縮活動,建立永久性核查機制。將伊朗的核能力降至利比亞2003年棄核時的水平,才能防止其在不同政府更迭時候重啟核計劃。
如今,伊朗又拿恰巴哈爾港和印度的媾和向美西方遞交“投名狀”,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會如何看你?俄羅斯都不敢這么干,何況是失去抵抗之弧的伊朗。我奉勸伊朗千萬別沒拿到開啟西方大門的鑰匙,又失去了進入東方庭院的資格。
自2024年美軍事霸權被拖鞋軍打回原形后,網上就開始流行“世界是個大草臺班子”這句經典。但依我看,要論最菜的,波斯貓絕對能當選。就這斗爭水平,拜登黨要是早點知道,早就把桃子摘了,根本輪不到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