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波動率持續走低,熱點很少,輪動很快,在這種行情下,炒作是很容易虧錢的。
估計很多人天天盯著屏幕,但就是下不去手。
不僅僅是股市,債市和匯市也同樣出現了低波特征。
10年國債利率在關稅戰開打的時候,波動率攀升,然后就橫著走。最近出現小幅上漲的趨勢,但由于波動太低,上升的速度很緩慢。
美元兌人民幣也同樣如此。盡管美元指數今年下跌了8%左右,最大跌幅超過10%。
但美元兌人民幣卻異常穩定,不管美元怎么波動,人民幣就是死死咬著美元。
為什么股債匯同時出現低波動狀態呢?
有什么玄機呢?
低波狀態還會維持多久呢?
一、穩定是國家的大前提
當下,我們正處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期。
特朗普的策略是把水攪渾,制造混亂。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很急,時間不允許他慢慢改革,否則選民會把他踢下臺。
另一個原因是,上任早期制造混亂,產生的不良結果可以甩鍋給拜登,時間久了,鍋就得自己背了。
大國之間的博弈,比的是誰少犯錯。
為了誘導中國(包括全球)犯錯,故意制造混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美博弈,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防守方,防守方最大的忌諱就是隨便開門迎敵,人家就等著你沖出去決一死戰呢。
所以穩定一定是我們在博弈中的主基調。
我們需要創造穩定的環境有兩個目的:
1.為備戰儲備內部實力。
打仗比到最后都是自身硬實力的較量。
2.爭取外部盟友。
對于盟友來說,誰喜歡跟政策一天一變的國家打交道啊?
合作的前提一定是對方的狀態穩定,不會想一出是一出,不會隨便反水。
也正是因為我們從2018年開始就為這場戰役做準備,所以不管美國出什么招,我們都從容應對。
而其他國家則顯得比較慌亂,最終也是因為我們輸出了反擊的模版,他們才能依葫蘆畫瓢。
日本前經濟產業官員古賀茂明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
中國是一個用10-50年跨度來思考問題的國家,而不是1-2年。即使短期內會有許多傷害,如果你可以忍受,便能在長期獲得更大的利益。
回想一下,咱們國家的戰略都是以五年計劃為標準制定的。而特朗普有啥長期規劃呢?
美國由于受制于選舉制度,他們的政策的延續性很低。
特朗普上臺已經廢掉不少拜登時期的政策了。
這是一場持久戰和消耗戰,沒有長期思維肯定會輸。
同理,股債匯現在越來越不像經濟變量,而是金融穩定變量。
大起大落都不利于金融穩定,穩定是大前提。
現在管理層對資本市場的控盤力度也達到史無前例的強度和高度。
二、管理層是如何控盤的?
我們分別來看看管理層如何在股債匯上進行控盤的。
首先看股市。
股市維持低波的手段有很多,比如:
1.增加長期資金的比例。
今年以來,光是社保、險資和年金就買入了2000億。匯金在貿易戰階段也注入了至少2000億資金。
2.改規則。
用公募新規約束公募基金玩風格漂移和抱團。這就會使得波動率逐漸降低。
在遇到波動率放大的時候,還會限制機構凈賣出。(還包括其他窗口指導)
鼓勵增加分紅和回購,限制減持。
對私募量化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出清不合格私募公司,截至5月20日,年內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已達475家。
未來要改的規則還有很多。
3.指數化。
這就不用多做解釋了,隨著指數化程度越來越高,波動率就會越來越低。形成慢牛行情。
4.政策避免放大招,以精準灌溉為主。
這就能避免激起資本市場過大的波動。
現在也不適合放大招,放大招容易露出破綻,給美國可乘之機。
甚至未來政策都會盡可能避免放大招。
動不動就放大招,這是被西方經濟學洗腦了。
美國現在的困境就是放大招放出來的。美國政府自己的缺錢,這仗還怎么打?
5.放寬重組并購,為上市企業增添業績。
沒有業績的上漲,漲的都是泡沫,會帶來不穩定性。
有業績的上漲則基礎夯實,具備可持續性。
手段其實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行情雖然無聊,但如果把這些都做到了,股市就會走慢牛行情。
其實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聊。
如果你整天還忙著在市場里擊殺,顯然就還沒上道。
接下來看看債市。
最近雖然降準降息了,但債市已經沒有像以前那樣瘋漲了。
一方面是寬信用周期已經打開了,各項政策也在陸續起作用。所以資金不會無腦的往債市里去沖了。
未來,隨著寬信用進一步打開,債市還會回調。但請注意,經濟復蘇的彈性較弱,所以債市短期向上的動力也不足。
此外,國內的負CARRY環境,約束了債券利率下行。
目前銀行金市資金成本1.6%(DR007)、存款付息成本1.7%-2.1%,而10Y國債利率也為1.6%。從資負角度看,買債越來越“不賺錢”,穩定的買盤力量(也即“配置盤”)越來越稀薄。
最后看看匯市。
在特朗普發起關稅戰后,幾乎全球所有貨幣都對美元大幅升值,就人民幣把美元盯得很死。
估計老美鼻子都氣歪了。
人民幣錨定美元,也就意味著人民幣都對其他貨幣也貶值,那么我們的出口競爭力就增加了。
這就能使我們在轉口貿易上獲得優勢。
這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趁關稅戰搶奪其他市場的份額。
央行防止匯率升值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寬松貨幣,壓降債券利率,調節中間價,買入離岸央票和國債,放松跨境資本流動,利用掉期交易,放松資本項目下的凈流出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股債匯是聯動的。
三者的波動會相互影響。
換言之,股和債的波動率降低,也會降低匯率的波動率。
三、波動率不會一直這么低
資本市場有一個特點,波動率不可能一直維持低波,也不可能一直很亢奮。
總會有某個大事發生,打破低波狀態的平靜。而波動率快速攀升后,也會逐漸收斂。
我們可以把低波狀態看作是市場在憋大招。
在這期間,籌碼會充分換手。然后選擇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波動率放大既有可能拉升,也有可能暴跌。
像美股這種配置資金占主導的市場,往往是低波環境中慢慢的漲,波動放大就意味著一波急跌。
跌完后繼續低波上漲。
但A股現在依然是交易資金占主導。
所以,如果是利好發生,波動放大,市場會拉升。
如果是利空出現,波動放大,市場就會急跌。
當下的情況是,向上漲會面對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所有沒有資金敢貿然行動。
但向下跌,也有國家隊守護底線,跌也跌不了多少,所以沒有資金敢砸盤。
于是就出現了低波上漲的態勢。
用慢慢上漲去試探,去交換籌碼,最終達成共識。
我們現在其實沒必要過度的分析大國博弈,博弈隨時可能出現變數。
我們只需要知道,波動一定會放大就行了。而且股債匯可能會同時放大波動。
那么策略上就用倉位去應對波動的放大,不管是向上還是向下放大,我們都能獲利。
如果沒有放大,就這樣慢慢上漲其實也挺好。
可以省出大把時間去干點有意義的事。
天天去看別人對宏觀的判斷就是無意義的事。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宏觀變化。
像李蓓這種號稱宏觀大事的管理人,最近兩年收益也很差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