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吳斌 余紀昕
編 輯丨包芳鳴 周炎炎 劉雪瑩
美國資產(chǎn)再出現(xiàn)“股匯債三殺”!
北京時間5月22日,美股三大指數(shù)均創(chuàng)一個月來最大跌幅,標普500指數(shù)跌1.61%,納指1.41%,道指跌1.91%,VIX恐慌指數(shù)狂飆15.42%。
長期國債成為拋售的重災區(qū)。美國2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內沖高13個基點至5.12%,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5.09%;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升至近3個月的新高4.60%。
據(jù)財聯(lián)社報道,今日(5月22日 )凌晨美國財政部20年期國債標售數(shù)據(jù)出爐,本次發(fā)行的最高中標利率達到5.047%,較預發(fā)行利率5.035%高出約1.2個基點,也是近6個月來最大尾部利差,投標倍數(shù)也從近六個月平均水平2.57下降至2.46。市場普遍評價稱,結果相當糟糕。
美元對主要貨幣一度走弱。
比特幣市值突破2.15萬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截至22日7:14,過去24小時,超11.5萬人爆倉,爆倉金額4.03億美元。
美債舊傷未愈再添新愁
近期美債持續(xù)下跌。
在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jīng)濟學家趙偉看來,這并非源自單一的財政風險。長端美債利率在5月16日前主要由通脹端驅動,5月16日后由財政因素驅動。
“舊傷未愈”,美國赤字問題拉響警報。趙偉提醒,美債供給壓力今年或上升。此外,當前美國財政部一般賬戶(TGA)余額仍充裕,但如果未及時達成一致提高上限,美債或再次受影響。
展望后市,趙偉分析稱,短期內,美債利率或延續(xù)高位震蕩,更需關注進一步上行的“尾部風險”。主要原因包括——關稅的短期效應:通脹上行風險大于經(jīng)濟下行風險;7月之前減稅法案落地或增加財政不可持續(xù)的擔憂;弱美元周期下,非美機構平倉外匯風險敞口,容易形成債匯雙殺。
二進制資產(chǎn)高級基金經(jīng)理傅英杰傅英杰分析稱,美債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避險基石與基準資產(chǎn),其核心地位未來2至3年難以動搖;從長期看,去美元化是趨勢。
“美國的財政赤字是不可持續(xù)的,可能會變得無法控制,然后就只能放棄控制它的希望。”巴菲特的警告再直白不過,但在美國政治極化日益加劇的時代背景下,債務問題目前看來“無解”,美國正一步步邁向可能無法挽回的“財政懸崖”。(→)
“滾雪球”效應難休
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債務或“越滾越大”。
截至目前,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債務總額已經(jīng)超過36萬億美元,且在2025年6月有高達6.5萬億美元的國債到期。此外,2025財年上半年(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赤字已超過1.3萬億美元,這是該時間段內的歷史第二高水平。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債規(guī)模持續(xù)擴張、利息支出不斷攀升,盡管美國政府正采取多項措施竭力避免債務違約風險出現(xiàn),但其“滾雪球”效應下,美方償債壓力不可不謂“壓力山大”。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解決方案副首席投資官馬克斯·戈克曼表示:“隨著包括主權基金和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大型投資者開始逐步將國債置換為其他避險資產(chǎn),債務償還成本將繼續(xù)攀升。不幸的是,這可能導致美國收益率陷入危險的‘熊陡’螺旋,進一步給美元帶來下行壓力,并降低美股吸引力。”
此外,美債價格下跌不休,疊加信用評級下調的“暴擊”,正使得現(xiàn)階段美債成交情況上出現(xiàn)了“價格下跌—拋售壓力—避險情緒”的負反饋循環(huán),這也導致海內外投資者擔憂情緒進一步發(fā)酵。(→)
(部分資料來自財聯(lián)社、公開信息)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